正文

如聞有唼喋之聲的琴魚茶

清粥草頭咂咂魚: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 作者:談正衡


二 如聞有唼喋之聲的琴魚茶

從蕪湖開車南去涇縣琴溪,兩個小時就到了,可以在那里漂流,看竹海,吃“農家樂”的飯菜,買很好的茶葉。琴溪里產的一種小魚,便叫琴魚。上過中央電視臺《希望英語》欄目的琴魚,雖只有小指頭粗細,名氣卻夠大,自古以來,一直與宣紙并稱為“涇縣二絕”。涇縣位于黃山東北,峰巒如黛,林木深秀,每一條溪都清澈透明,琴溪的水尤其輕盈淺碧,靈水出靈魚。琴魚雖為魚,卻從不做盤中佳肴,而以飲茶精品享有盛名。

茶與俗事游離,茶蕩滌雜塵,茶拒腥葷之物……茶清,魚腥,這兩樣東西怎會攪到一起?外地人肯定摸不著頭腦。但琴魚的確是當茶泡飲的,可以單獨泡,也可以同極品綠茶“涌溪火青”一起沖入沸水中。隨著沸水的沖入,杯中會騰起一團綠霧,晃一晃杯,綠霧散去,清澈的茶湯中,琴魚們齊刷刷頭朝上,尾朝下,嘴微張,眼圓睜,背鰭徐立,尾翼輕搖,隨茶湯漾動,似在杯中游,精靈一樣,甚至如聞有唼喋之聲,堪稱奇觀。啜飲一口這樣的茶湯,壓舌下稍稍含漱,只覺得一股醇和清香四散溢開,一點也沒有魚的腥膩味……如此啜飲,有情有味,妙趣盎然,確非一般品茶可比擬。喝完茶后,再慢慢咀嚼泡開的魚干,清甘咸鮮,茶香濃郁,味道飽滿新奇。

琴溪,又稱琴高河。溯著琴高河,可以進入幽遠的歷史傳說:寬袍大袖的晉代名士琴高曾隱居于此煉丹修仙,將飽吸日月精華和天地靈氣的那些丹渣棄入溪中,于是,這些丹渣就化成一條條小魚。后人為了紀念他,遂將一座臨流峭壁、綠樹蔥郁的石峰取名“琴高臺”?!扒俑吲_”旁近有一隱雨巖,巖下有丹洞,深不可測。據(jù)說每至夜深人靜之時,便可聽到悠悠琴聲隨著淙淙水流傳來,這便是琴高在撫琴,無數(shù)指頭長的小魚便隨著動人琴音,自“琴高臺”下丹洞旁近巖隙中源源而出。

琴魚形狀十分奇特,身不滿寸,卻是虎頭鳳尾,龍鰭蛇腹,重唇四鰓,眼如菜子,鱗呈銀白,很是像縮微版的清道夫魚和超縮微的四鰓鱸魚。運氣好時,站在清靜的溪水邊能覓到琴魚的身影。它吃東西時,嘴兩旁稀疏的“龍須”時不時滑稽地抖動著,令人忍俊不禁。這些小東西也怪,一樣綠樹蔥郁的清溪流水,它們卻只衍生于“琴高臺”上下數(shù)里路一段水域。每年清明前后,琴魚長肥并浮上水面上嬉戲,于是當?shù)厝吮銜蕰r捕撈。以特制的三角密網,從深澗中一點一點耐心地往前劃撥,趕魚入網。如果此時你來到琴溪橋鎮(zhèn),就會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只見琴溪橋兩岸的村民持竹簍的、操篾籃的、張三角網的,更有揮鍬筑壩的,在琴溪灘頭張捕。還有那七八歲的小孩子,也會在淺灘上筑一條小壩,攔住水流,再在壩下掏出一條小溝,在溝中張開一張細密的網,坐待琴魚落網。

捕獲的琴魚,除去內臟,投入佐以茴香、桂皮、茶汁、食糖的鹽開水中熗熟,撈出鋪于竹器上晾干,再用炭火烘焙,精制成狀如炒青綠茶的深黑的琴魚干,藏于特制的錫罐中,可長貯,不會變形和走味。平時沏茶時舍不得多放,逢年過節(jié),則可作為杯中佳茗招待上門的尊貴客人。當年,北宋詩人梅堯臣曾寫下不少詩贊美家鄉(xiāng)的琴魚,他在《宣州雜詠》詩中詠道:“古有琴高者,騎魚上碧天。小鱗隨水至,三月滿江邊?!倍诹硪皇自娭袆t說:“大魚人騎上天去,留得小魚來按觴?!币馑际窍扇饲俑唑T著大鯉魚上天去了,留下這些曠世奇才的小魚在人間彈奏著琴音……同朝的歐陽修知道了梅家有這種奇妙的茶魚,忙不迭地奉上《和梅公議琴魚》:“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這位大官人深知此魚好吃,便勸說梅詩人不必去浪得虛名,有美味雅逸的琴魚相伴就夠了。

因為味道十分鮮美,琴魚遠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獨為皇家享用,當?shù)匕傩諝q歲都要撈制琴魚送入官府,于是,琴魚茶便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直到今天,產量仍是無法突破,最高年成也就在兩三百公斤左右,市場上非輕易能見到。能品到琴魚茶,當是一件幸事。近年來,每至春草萌綠的陽春三月,琴溪河東岸便紅裳飛衣,游客如云,路一側停滿了車,許多人扛著“長槍短炮”紛紛跑來圍觀捕琴魚,看制作琴魚茶。

早些年,涇縣的朋友送我的琴魚茶,都是裝在做成工藝品的竹筒里,現(xiàn)在市場上又多了一種元寶竹籃的精美包裝,提柄是一對竹根,很是精巧養(yǎng)眼。但地頭熟絡的人,仍是喜歡直接鉆到村民家中淘貨。主人給你雙手捧出的琴魚干,色澤明潔,不焦不暗,放在嘴里一嚼,脆中帶綿,滿口淡淡幽香,雋永而悠長。倘若能把話談得深入了,主人就將干魚沖入玻璃杯中讓你品嘗……琴魚“死而復生”,搖尾游弋,如在戲水,口微張,有一種似笑非笑的嫣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