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多方面來講,比利時在1838~1839年間爆發(fā)的危機最重要的方面便是對法國的沖擊。由于之前在西班牙以及瑞士遭遇了外交慘敗,奧爾良王朝不愿出面支持比利時的做法受到了廣泛批評,反對派認為這是取悅法國的傳統(tǒng)敵人:保守的奧地利與背信棄義的英國。自1830年革命開始,羅斯柴爾德家族就一直擔心法國重歸傳統(tǒng)政治的模式:對內(nèi)激進,對外富有侵略性,這種模式在18世紀90年代讓整個歐洲陷入了戰(zhàn)火之中。當另一次國際危機—這次出現(xiàn)在中東地區(qū)—讓法國面臨外交孤立境地時,羅斯柴爾德的擔憂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這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將被迫面對的眾多“東方危機”之一。它的后果—好戰(zhàn)的梯也爾政府倒臺,法國再次遭遇了外交羞辱—也揭示了羅斯柴爾德家族政治權勢所達到的高度。
實際上,詹姆斯從未停止過擔心,他害怕國際形勢的發(fā)展將會導致巴黎的政權發(fā)生改變。1837年4月,當聽聞梯也爾可能重返政府時,他發(fā)出警告說:“法國公債的價格將會下跌,因為梯也爾偏好干預(西班牙)政策?!焙笳咴?836年曾經(jīng)試圖派遣軍隊跨越比利牛斯山,進入西班牙。實際上,另一個梯也爾政府可能出現(xiàn)的想法,已經(jīng)足夠讓詹姆斯相信需要“從法國基金中抽身,因為結果不是很妙”?!耙粋€好政府”,按照詹姆斯的定義,從其本質(zhì)上來說,對外應該追求和平政策,對內(nèi)應保持預算平衡:他認同4月上臺的莫萊政府,準確地說,就是因為它很“脆弱”。當莫萊在第二年11月的大選中獲勝時,詹姆斯認為他們“運作得不錯”;當梯也爾1838年12月提出新挑戰(zhàn)后,詹姆斯敦促政府“保持團結,相信自己堅強有力”,并承諾提供“堅定的支持”。
而1839年3月大選之后,莫萊最終下臺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再次憂慮起來,他們擔心政府被“梯也爾的政黨”以及“空想自由派”完全掌控?!霸谖铱磥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安東尼不安地在信里說,“國王被迫讓步并且只能按照梯也爾的意愿行事—我向你們保證,我們變得有點害怕了?!辈贿^結果是,梯也爾對于外交政策更為侵略性的堅持,仍然讓路易·菲利普覺得難以接受,所以由蘇爾特元帥組成了另一個溫和派政府。但是蘇爾特政府存在時間也不長,1840年3月1日,梯也爾最終重返政府。因無法抵制他的崛起,讓詹姆斯感到很悲觀:
一個新政府組成后,沒人對這一事件有任何想法,尤其是在這個夏天,但是從長遠來看,我非常難過,法國只有發(fā)動戰(zhàn)爭才能從目前的窘境中擺脫出來。如果路易·菲利普能夠保住他的王位,和平就能得到維持,但是他的兒子,我想,將別無選擇,只能發(fā)動戰(zhàn)爭。我親愛的侄子們,因為局勢將進一步惡化,我傾向于堅持我之前提出的觀點,慢慢地,但一定要拋出我們持有的3%年利率的法國公債……任何政府都無法組成,這是個恥辱,而且最終不論誰組成了政府……我們也能預見到議會里的各個政黨依然鉤心斗角。但是如果各種證券價格下挫,我們就能夠重新買進,因為在法國,人們就像在西班牙一樣,前一天打得不可開交,但第二天他們又變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