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4)

我送孩子上北大(1) 作者:秦春華


高三的時候,女兒經(jīng)常會提到哪位同學的什么功課學習成績好,她就主動觀察人家是怎么學習的,上課做什么、課后做什么,還主動請教探討,虛心地學習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非常欣慰的是她們班同學關系非常融洽,總是會得到幫助,她也說高三她最重要收獲是學習方法上的優(yōu)化。

高三的時候,明顯感到孩子的時間抓得緊了,高三的女兒比過去更加努力了刻苦了,原來孩子心中有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我要上北大!說實在的,過去,我們只強調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很少關注成績排名,孩子也沒有任何壓力。盡管我們認為孩子素質很全面,但高考是要實實在在的分數(shù),要圓北大夢必須付出比過去更多的辛苦與努力!人一旦有了目標,就會產生強大的動力!可謂“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在學習中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要針對相對差的科目制訂突破計劃,咬緊牙關,盡量早日補起來。越是到高考臨近越是見不到效果。比如我們孩子的數(shù)學是她比較弱的,她在高一的時候就只報了外面一個補習班,針對數(shù)學進行強化,假期更是集中力量突破實施彎道超車,她心里知道如果數(shù)學提高不了,總成績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終于在高考的時候考了137分,是各科里面分數(shù)最高的。數(shù)學是典型的不是靠興趣而是靠紀律突破的。我們經(jīng)常強調想做的與該做的都要做好,突破數(shù)學就是該做的。在數(shù)學學習方面,我自己感覺是有教訓的,如果在初中的時候多在數(shù)學方面下點工夫,不致產生畏懼心理,那么物理與化學會相對感到輕松,其實我一直有理科情節(jié),希望孩子將來學理科,就因為數(shù)理化一直興趣不大成績不理想,最后選擇她比較喜歡又感到輕松的文科,但不管文科還是理科,數(shù)學早點成為優(yōu)勢學科很重要。從最后高考成績看,也是各科比較均衡,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短板。

文綜對文科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高考越來越強調能力立意的今天,僅僅靠課本是根本不夠的。要鼓勵多看相關性強的課外書,因為課本限于篇幅只能突出主干知識,其實政治與歷史是活生生的人在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發(fā)生的鮮活的事情,課本通過壓縮已經(jīng)是索然無味的知識點了,就靠記憶背誦那是多么痛苦的事啊,而課外書一般有血有肉可讀性比較強,比課本內容“有意思”,有意思就會有興趣!我比較推崇《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雜志,很多精彩的文章就是把政治、歷史與地理融合在一起來寫的,閱讀這樣的課外讀物有利于學生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點串起來,知識遷移中加深了理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提高了,面對越來越強調能力的高考應該會更加得心應手。李若辰高考文綜只拿了240分,應該說沒有發(fā)揮好,當然也與高三以后閱讀的課外知識減少有關系。

幫助孩子清晰目標,制訂達到目標的計劃。剛剛進入高三的時候,我與孩子在茶館有一次談話,全面客觀系統(tǒng)地分析了她高中以來的考試成績,逐科分析了存在問題與潛力,找到了可能的提升空間,短板在哪里?當前所在的位置與要達到的位置存在多大差距?基本有了清晰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學習目標明確以后就是措施保證,兩大措施,就是制訂規(guī)劃與改善學習方法,這個都由她自己完成。這次談話我還重點提醒了心態(tài)問題,高三階段考試會很頻繁,成績上下波動會比較大,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來面對。要把每一次考試當做“火力偵察”——只是發(fā)現(xiàn)知識漏洞的機會,要好好珍惜。在高三頻繁的考試中,盡管情緒也有波動甚至非常沮喪痛苦的時候,但也會很快調整過來。

回想伴隨孩子成長的18年,感慨良多,最重要的感悟就是:首先要重視“愛”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與健全的人格,注重培養(yǎng)孩子家國天下、悲天憫人的情懷;其次是堅持素質教育、注重全面培養(yǎng),作為家長不可太功利化,不要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好的成績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不要作為目標緊盯著;第三是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好習慣好人生,好習慣要從小養(yǎng)成,教育越早越好;第四,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教育無處不在,重要的是要用心。尊重一個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珍惜與把握教育的最佳“時間窗口”,踐行“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