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一加一大于十一——存異求同
街頭談判心法
同中求異是石器時代的營銷模式,那叫紅海廝殺,淪為窮死鬼。 “雙贏啊……”建榮喃喃自語了起來。
“聽起來會不會太不符合現實了?”阿賢把話接了過去。
你們之所以會這么覺得,是因為你們心中對獲利抱著太高的期望,而在這個期望中,對手的利益則被你們降到了最低。當然,人性多少都有一些自私,所以我剛剛才會說談判是一種大愛的學習,懂得讓停利來換取更長遠的合作關系。存異求同獲利大不同
談判者需要“存異求同”的智慧,才能在共享利益的原則下,開發(fā)出一加一大于十一的合作效益。
“你的意思是,即使是以利潤共享為出發(fā)點,還是能夠談出超乎想象的互利模式嘍?”志弘問道。
沒有錯,合作雙贏的前提是“存異求同”。
所謂的“存異”,就是接受雙方之間的差異,了解雙方可以帶給彼此的利益即來自于這項差異;所謂的“求同”,則是從雙方的差異中找出可以統(tǒng)合之處,以便規(guī)劃出新的融合點,共同獲取業(yè)內收益與業(yè)外獲利。因為“存異”所以資源能夠統(tǒng)合,成本得以分攤;因為“求同”所以利潤能夠攀升,合作得以長久。談判對手與你的異同之處,都是可能創(chuàng)造利潤的新結點,就看你能不能腦子清醒地看到共同商機。
在談判時,也必須在過程中時時“存異求同”。因為談判的目標是取得雙贏的“感覺”,在整體過程中,氣氛的營造就顯得格外重要,做法上就是在用語中時時“存異求同”。怎么存異?
“存異”,主要是讓雙方都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然后思考在哪些方面需要與對方的觀點進一步溝通,并及時地提醒對方,然后把“異”留下來作為談判的主軸。在“存異”時溝通可以用一些話語,清楚地表述自己與對方觀點的不同立場,卻完全不會有侵略的感覺,像是說:
我了解您的想法,而您也明白……才能滿足我們共同的需求。
我贊同您的想法,相信我們希望能夠……
我了解您的觀點,若我們一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此事……
關于此點,我也許有另一個有趣的想法……
在表述不同看法時務必要謹慎,語氣堅定,態(tài)度誠懇,不能擺出一副想吵架的模樣,而是抱著尊重他人的態(tài)度,讓對手明確地知道你們之間的“差異”,這也是提醒對方,你有什么需求需要他來滿足。
停下來想一想
你是不是把你和別人的差異當成阻礙?
當你遇到一個全然不同的人,會擔心彼此溝通的落差嗎?
試著轉個彎想想,你與對方的不同,正是讓對方愿意與你合作的原因。如何求同?
至于“求同”,目的則在于讓對方感受到你們有共同立足點,緩和對峙的緊張氣氛,借以產生進一步對話的基礎。這些氣氛的營造,都有助于雙方對最終結果產生雙贏的感覺。做法上則要時時說出或做出明白同意對方觀點的語句和動作。例如:
我們的看法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太好了,原來我們的想法是共通的……
您提出了一個很有力的觀點……
我相信我們都同意這么做……
在對話過程中也應該多多重復對方的論點,以“我了解”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尊重與認同,而不是讓對方感覺你是故意來拆他的招牌。用詞上以“我們”取代“我”,這也是“求同”的基本技巧。
要做到以上的“存異求同”,必須在談判展開前先做足準備功夫,比如對手的資料應該盡全力搜集、了解,并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你才能在現場的唇槍舌劍中,迅速找到自己與對方異、同之處,再運用適當的技巧獲得談判成功。因此在與對方進行談判之前,可以先問自己:
我可以先為對方做什么?
我想達到的最主要目標是什么?
有哪些可行的替代方案?
為什么我該得到我想要的?
如果我是對方,會希望得到哪些滿足?
如果我是對方,聽到自己的要求,會有什么感覺?
如果我是對方,將會提出哪些相反的意見?
對于這些相反的意見,如果是我,會想要得到哪些響應?
我希望這件事在何時得到解決?
如果我是對方,我能接受的底線是什么?
我需要做什么調查或準備來支持我的要求?
與對方比較,我有什么討價還價的能力?
一一回答了上述問題之后,設定好一個目標,并且想象最終的結果是什么,你就可以充滿自信,準備上談判桌,開啟你的雙贏談判!
“這么一說,怎么談判變得好像很容易?”阿賢用百思不得其解的眼神望向我。
“談判從來就不是一件難事,致富更不是什么天方夜譚,只不過絕大多數的人,習慣自己嚇自己。其實,談判的最高境界,不過是用心和善意罷了?!?
停下來想一想
存異求同,簡單來說,就是讓對方了解你們有共同努力的目標,卻擁有相異的能力。
如何讓不同的能力相加,達成你們共同的愿望,就是談判的最終目的。你真的想變成有錢人嗎?
現在,你手上正拿著一本你從來沒看過的書。
而且你正在想:要把書放回去還是繼續(xù)往下看!
你不確定這是不是一本能讓你成功的書。
不要懷疑,在接下來的文字里,你即將看到讓你成功致富的軌跡。
因為——
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成為成功明智的有錢人,并轉動財富滾輪的秘笈。
這是一本能讓你學到如何吸引無數財富與能量的書。
這是一本將致富變得簡單、易懂、易學、能實現的書。
這是一本你會想要告訴所有親朋好友的書。
這是一本你實實在在地“相信就會有力量”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