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提到了演員,我們不妨先簡單討論一下他們。演員作為屏幕上最獨特的一部分,用外形、性格和演技打動觀眾,通過對話、表情和肢體語言傳遞信息。不過,演員在屏幕上仍然是由空間、線條、形狀、影調(diào)、色彩、運動和節(jié)奏構成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演員和其他被攝物體沒有任何區(qū)別。
不管對演員、情節(jié),還是對音響、畫面,觀眾都會對所見、所聞產(chǎn)生情感上的反應。我們都知道,音樂能輕易地打動人心,希區(qū)柯克(Hitchcock)的《精神病患者》(Psycho,1960)和斯皮爾伯格(Spielberg)的《大白鯊》(Jaws,1975)就說明了音樂是如何成功地“嚇”到觀眾的。在這兩部影片里,音樂對殺人的“母親”和氣勢洶洶的鯊魚的出現(xiàn)作了預示。《精神病患者》采用了尖銳的小提琴聲,《大白鯊》則用了低沉的打擊樂。在驚悚角色第一次出現(xiàn)時,其對應的音樂母題也被引入,然后通過反復使用這一主題音樂,一次次提醒觀眾,潛藏的威脅即將來臨。音樂在這里傳達了畏懼、緊張和恐怖的情緒。
視覺元素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有些早已被賦予了特定的情感內(nèi)涵,盡管這些約定俗成的陳規(guī)很容易被打破。比如我們都知道“紅色表示危險”這一老套的把戲,但很少知道,只要運用得當,綠色和藍色也可以傳遞危險信號。如果兇手在每次出現(xiàn)的時候,都以藍光照明,那么在下面的時間里,只要出現(xiàn)藍光,不管它是否真的代表殺人越貨,觀眾都會在心理上期待兇手再次出現(xiàn)。這一手法在西德尼·呂美特(Sidney Lumet)的《東方快車謀殺案》(Orient Express, 1974)中得到了充分運用。觀眾一旦建立色彩和某種含義的心理關系,就會接受它,并作出相應的反應。
事實上,所有的顏色都可以傳達安全或危險、善良或邪惡、廉潔或腐敗等信號。盡管固定的套路總能有效地使視覺元素與觀眾準確溝通,但不得不承認,這些套路經(jīng)常顯得不合時宜、陳舊過時,是最沒創(chuàng)造性的、最低級的視覺元素使用方式。應該有更新穎,更有趣的使用視覺元素的方法,可以表達更廣泛的情感和思想。
你能下決心在你的作品中棄用視覺元素嗎?不可能,它們不會因為人的忽視而消失不見。黑白攝影可以把色彩抹去,但在任何一個屏幕上,都可以找到其他的視覺元素,因為圖像上的一切都由它們構成。即便是一片空白,也包含著空間、線條、形狀、影調(diào)和運動;即便是一格靜幀,也包含著節(jié)奏和運動。所以,屏幕是沒有真空的。既然視覺元素時時刻刻都在屏幕上出現(xiàn),那么理解、掌控和使用它們,對于制作杰出的圖像作品來說,就至關重要了。
對視覺元素概念的清晰界定,有助于理解視覺結構,能很好地指導各種設計,比如外景地、人物、色彩、服裝、道具、排版字體、鏡頭、機位、配樂、布光、表演和剪輯。只要理解視覺元素,就能解決在制作圖像上遇到的所有視覺問題。
但仍需牢記的是,學習任何知識都不可盲從,否則便會導致對它的誤讀和曲解。編寫這本書不是為了制造出一大堆教條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倘若視覺結構能這么就被推導計算出來,那任何一個人用計算機就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圖像了。視覺結構不是數(shù)學,無法精確地預測結果。但幸運的是,它本身還有章可循,一些概念、指導方針和通行規(guī)則,能夠在你遭遇棘手的視覺問題時,給予你最大的幫助和支持。而個中關鍵就是視覺元素。
我會在本書中介紹每一個視覺元素,詳細地解釋、附插圖以說明,并告訴你如何運用。目的就是讓你能夠駕馭視覺結構,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