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脹的政治與貨幣推手(3)

貨幣崛起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在阿根廷最偉大的作家豪·路·博爾赫斯的短片故事《小徑交叉的花園》中,他虛構了一位中國作家崔朋的杰作:

所有的虛構小說中,每逢一個人面臨幾個不同的選擇時,總會選擇一種可能,排除其他;而在崔朋的錯綜復雜的小說中,主人公卻選擇了所有的可能性。這樣一來,就產(chǎn)生了許多不同的未來……在崔朋的作品中,所有可能的結果都會出現(xiàn),每一結點既是一個選擇的結局,又是另一選擇的起點。崔朋不相信時間的一致和絕對,他相信時間是無限連續(xù)的,相信時間是一張正在擴展、變化著的分散、集中、平行的網(wǎng)。

對于阿根廷過去30年的經(jīng)濟發(fā)展歷程,這種思維方式很恰當。貝納爾多曾試圖重新制定還債期限;凱恩斯提倡管理;而胡安·索洛期望對貨幣進行改革,對工資和價格進行控制。但沒有誰能夠引領利益集團順著自己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公共財政支出持續(xù)高于稅收,對工資和價格進行控制也沒能盛行,短暫的價格穩(wěn)定后通貨膨脹又重整旗鼓。1989年,各條岔路在遭受了不幸后最終重新匯合在了一起:那是東歐的幸福年代,卻是阿根廷的可怕年代。

1989年2月,阿根廷經(jīng)歷著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個夏天。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電力系統(tǒng)努力維持著運作,人們也慢慢習慣了長達5個小時的停電。為了避免匯率下降,銀行和外匯交易所被迫關門停業(yè),因為政府力圖阻止匯率崩盤。然而這一切都無濟于事。在短短的一個月里,阿根廷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下跌了140%。與此同時,世界銀行也凍結了對阿根廷的貸款業(yè)務,并表示阿根廷政府已經(jīng)喪失了處理公共部門赤字的能力。私營部門的貸款者也沒了熱情。在通貨膨脹勢必橫掃債券市場的趨勢下,投資者也都避免購買債券。隨著公眾恐懼心理加劇,阿根廷中央銀行的貨幣儲備也逐漸耗盡,債券價格一蹶不振。絕望的阿根廷政府只能有一種選擇,即訴諸“印刷廠”,但不幸的是,這條路也走不通。1989年4月28日(星期五),阿根廷政府完全“沒錢了”。對此,阿根廷中央銀行副主席羅伯托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這是物質供應短缺的問題”。事實上,阿根廷的造幣廠用光了所有印鈔用的紙張,印鈔機也閑置起來。羅伯托還坦白道:“我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不過到星期一的時候紙幣一定會印出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