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國沒有出現(xiàn)過神權統(tǒng)治,從來沒有過神治社會。
第二,中國歷史上,有過世界古典文明時期獨一無二的禮治社會。
第三,中國的古典法治社會極其短暫,只有戰(zhàn)國秦與秦帝國這個時段的150余年。
第四,中國的人治社會,占據(jù)了歷史的絕大部分時段。
第五,中國的治國方式的內(nèi)在構成,遠遠復雜于西方社會;各種治國方式的歷史選擇、
相互替代、相互滲透,也遠遠復雜于西方社會。
14.秦帝國在反復辟領域中的歷史缺陷,是我們民族一面永恒的歷史鏡子。國家行為選擇的正義性,不能以一種歷史退步政策,去反制另外一種歷史倒退行為。不能以文化專制的政策,去反制復辟勢力的彌漫傳播。我們應該尋求一種正義的途徑,去反制歷史的倒退力量;而不是為復辟倒退辯護,同時斥責反復辟一方的專制政策,最終陷入歷史虛無主義。
關于經(jīng)濟
關鍵詞:變革競爭
1.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引用了《周書》的四大支柱論后,以民眾的目光對當時的社會思潮進行了描述:農(nóng)、工、商、虞(山澤經(jīng)濟)四大領域是人民生計的源泉;這個源泉廣大通達,則人民富饒;這個源泉狹窄矮小,則人民窮困;四大領域活躍開放,既可以富國,也可以富民;對于人民,由貧致富的道路應該是自由的,不要剝奪任何人的權利!民眾有能力就富,沒有能力就窮。那些王侯大貴族們尚且害怕貧窮,更不要說編入戶籍的匹夫平民了!天下人等要求富裕的愿望是不可遏止的,貴族要富,平民也要富,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擋。“天下壤壤,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是其時的民間商旅盛況。
2.春秋晚期凝聚成的時代精神,當時的政治家用了兩個字概括--爭心。這就是春秋時代的大政治家晏子的一句概括:“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私田經(jīng)濟打開了新的生存天地,使人與人之間,家與家之間,族與族之間,國與國之間,都展開了真實的競爭。若干年后的戰(zhàn)國時代,大法家韓非子以幾近相同的詞匯,概括了這種社會精神--“大爭之世,多事之時?!边@里,只有規(guī)?;潭鹊牟煌?,而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這足以說明,春秋時代與戰(zhàn)國時代所以輝煌,所以不朽,是因為那是我們中國民族在跨入國家文明階段后,第一次爆發(fā)出全面競爭精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