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統(tǒng)一首戰(zhàn):滅韓之戰(zhàn)(13)

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 作者:孫皓暉


其三,缺乏犯罪動機。此時的李斯,已經(jīng)從戰(zhàn)略謀劃上戰(zhàn)勝了韓非,也從基本事實上證偽了韓非。從個人利害權(quán)衡,李斯已經(jīng)在這場同門競爭中獲得了全面勝利。更重要的是,秦王也已經(jīng)不再信任韓非,而且已經(jīng)下令關(guān)押了韓非。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斯還要冒著犯罪被殺的風(fēng)險,去密送毒藥并脅迫韓非自殺,這顯然不構(gòu)成真實的犯罪動機。

其四,事實邏輯荒謬。依據(jù)當時的基本事實,李斯、姚賈共同提出以“過法”(過失罪)處置韓非,事實上便是主張對韓非采取寬大處置。因為,若以“用間罪”處置韓非,韓非必然是死罪。李斯、姚賈若要真正置韓非于死地,對秦王提出以“用間”問罪于韓非,既是光明正大的,又是合乎秦法的。以《史記》的說法,李斯是公開主張寬大,事后卻秘密暗殺,這同樣是太過荒誕離奇的。

其五,后續(xù)事實可疑。以秦王嬴政一貫渴求人才,一貫愛護功臣的秉性,必不會輕易治罪于一個天下大才。既然下令治罪韓非,必然是認定韓非的行為對秦國構(gòu)成了真實的危害。先下獄,再后悔,與秦王嬴政的畢生作為距離太大。退一步說,若秦王真正后悔了,則必然是發(fā)現(xiàn)了韓非對秦國有價值的一面。此時,若韓非已死,則追查毒藥來源是一個必然環(huán)節(jié)。順此追查,李斯犯罪是很容易被查出來的一件事。果然李斯犯罪,秦王嬴政安能容忍?

那么,可能的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

綜合種種因素推定,這樁公案的基本事實真相,最大的可能是:韓非心思周密,入秦“用間”,有最壞的思想準備。下獄之后,韓非羞愧、憤怒、絕望,便以自己藏匿的毒藥,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此事傳入山東,便流變成了李斯、姚賈陷害的口舌故事。百余年之后,司馬遷采信了這一傳說,寫進了史書。

4 韓國無抵抗滅亡

公元前233 年,韓非死于秦國云陽國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