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潘漢年事發(fā),成為后來所謂“共和國第一冤案” 的主角。1956年,以冤假錯案為主題的昆劇《十五貫》獲得極大成功,被共和國最高領(lǐng)導(dǎo)層熱捧,形成所謂一出戲救了一個劇種,但是潘漢年并未平反。一年后,又來了一場“反右”運動,大批知識分子遭到整肅。俞振飛1957年5月終于去上海戲校當校長,可是工資的承諾依然不能兌現(xiàn),據(jù)說原因是受到潘漢年一案的牽連,甚至連校長的身份也不能正式宣布。而1958年,俞振飛參加了中國戲曲歌舞團去歐洲演出,“先后去了捷克、瑞士、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英國、波蘭七個國家”,最后轉(zhuǎn)道莫斯科回國。西方觀眾對中國戲曲的評價之高以及對新中國的熱情,“對俞振飛的思想觸動很大”。繼程硯秋1957年入黨之后,俞振飛也于1959年入黨。今天想來,當時分明已不再是“解放區(qū)的天是晴朗的天”,而只能說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完全處于一種忽明忽暗,這里明來那里暗的局面。
1961年的故事則更加熱鬧。5月1日俞振飛在人民大會堂演出了昆劇折子戲《哭像》,是《長生殿》中一折。據(jù)趙樸初二十年后回憶,“聲容之妙、至今不能忘”。梅蘭芳當時就說“此戲不可不看”。田漢觀看后感慨道:“楊貴妃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也!”到了年底,俞振飛率團去香港演出,途徑廣州,省委設(shè)宴,當時就座的康生更是出語驚人:“誰要是沒有看過俞振飛演的唐明皇,就不算中國人!”一個月以后從香港歸來,再經(jīng)廣州,省委給陳寅恪寄去俞振飛、言慧珠合演《鳳還巢》的戲票,因臨近春節(jié)信函未能及時送到。陳年事已高,怕以后不再會有機會看戲,故只能生氣地責(zé)問剛巧到訪的副省長:“你這個副省長到底管事不管事?”
故事如果只寫到這里,儒雅的俞振飛應(yīng)該可以說是“得盡風(fēng)流”??墒菤v史的腳步無法駐足,后來的故事盡人皆知,盛世轉(zhuǎn)眼間坍塌淹埋于亂局,春風(fēng)不再。當然,言慧珠是走了,可是俞振飛活了過來,若干年后終于又等到了老樹發(fā)新枝的春天,再度風(fēng)流儒雅??戳舜蟀胩旃适碌奈?,此時不禁對我們的歷史文化啞然失笑,暗自發(fā)問:難道要保留本民族這種獨特的儒雅風(fēng)流,我們就總是必須要付出這般逆來順受的代價嗎?
201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