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0%以上的苦是沒必要受的

治愈系心理學:瞬間快樂的靈魂方劑 作者:張然


90%以上的苦是沒必要受的

人總有煩惱,每當煩惱降臨都會把人折磨得十分痛苦,其實,很多苦是沒必要受的。

但是,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如何遠離這苦痛?

禪的態(tài)度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面對它:即是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fā)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我們不須追究原因,也無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當問題發(fā)生時,逃避并不能阻止它不出現;只有坦然以對,把它當做是一種應對危機處理的鍛煉,或者是另一種讓自己成長的助力。不要害怕承擔做錯的后果,努力從中累積人生的經驗。不做鴕鳥,直面人生。面對是幸福的第一步。

接受它:很多人在問題發(fā)生后,都很難接受這個令人失望而意外的結果,但是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起伏波折,得失是很平常的事,我們不可能永遠處在順境之中,所以,遭遇逆境時,也要勇敢接受,就是一種智慧。

處理它:因果必須配合因緣。對于任何不好的情況,如果能夠改善它,當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也不必失望,繼續(xù)努力,下次還有成功的機會。

放下它:“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去的事情已然過去,繁華似錦也罷,一塌糊涂也罷,歸零是必然的。現實早在重啟,你還戀戀不舍,耿耿于懷。心里放不下,又是何苦?

人生,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生活,難免出現逆境。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負擔起來,才能真正地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因此,放下的幸福,簡單而深沉。

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我們總是喜歡說“追求”或“爭取”幸福,仿佛幸福是一面高掛在墻上的獎牌,必須經過一番競爭與奮斗才能獲得。這種普遍的意象使許多人認為,幸福是來自于自己身心之外的某樣東西。然而,您是否有過這種經驗:當自己得意地看著手中辛苦掙來的戰(zhàn)利品時,卻隱約察覺到有一種失落感,因為我們所期待的“幸?!?,并未隨之而來。

為什么一個人可能得到一切卻仍舊不幸福?因為幸福其實是來自自我的“放下”、煩惱的“消融”,而不是任何東西的“獲得”。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賴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來自變幻無常的情緒與感覺,而是心的一種清楚、愉快與平靜的狀態(tài)。因此,透視煩惱,進而運用方法化解、對治煩惱,到最后完全放下煩惱,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處。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里,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不要總是將焦點放在情緒的爆發(fā)點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聽一首柔和的音樂,或是找朋友談談,讓情緒慢慢緩和。

更進一步的方法,是觀察自己的念頭從哪里來?也就是看念頭是怎么產生的?不過,念頭從何而起,常常連自己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情緒,那么根本就不需要管它,因為不必為了沒有發(fā)生過的事生氣。即使是發(fā)生過的事,也都已經過去了,那又何必生氣呢?

禪宗有一個故事,是初祖菩提達摩和他的弟子慧可禪師之間的對話?;劭啥U師老是覺得心里問題很多,希望菩提達摩能夠幫他安心。于是菩提達摩問他:“你的心在哪里?把你不安的心拿出來讓我看一看!”結果他找不到自己的心,這時菩提達摩就告訴他:“我已經替你把心安好了!”

人之所以內心不安的原因,歸結起來不外是嫉妒心、擔心、嗔恨心、憤怒心、貪心,以及種種矛盾沖突。這沖突包括自己與自己,或自己與他人之間,以及現實和想象或期待之間的落差。

譬如嫉妒心,有時我們看到別人的表現好,心里就會不舒服,其實別人有好的表現應該要贊嘆歡喜,感同身受。而且對別人的成就,我們也可沾一份喜悅,甚至起而效法。與其嫉妒別人,不如去了解他人能夠成功的原因,并且看看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夠像他一樣優(yōu)秀。但是,有時別人能得到的,也許自己付出了同樣的努力還是得不到,這時就要想到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因緣福報不夠,只要再努力,然后加上因緣福報的促成,自然就會成熟了。

所以別人的成功,一定也是辛苦努力來的,即使不是這一生的辛苦,也是過去生累積而來的。有的人會對別人生來有錢、有地位,感到不服氣,覺得自己辛苦一輩子,既沒有錢,也沒有福氣。這時我們就要想到,這是別人過去世努力修來的結果,不用羨慕,也不需要嫉妒。

另外,貪心也是常使人心不安的原因,能夠得到的不叫貪,得不到的卻想要,這才是貪。貪得無厭是很痛苦的事,其實能夠得到的自然會來,所謂水到渠成,根本不必挖空心思去想、去和別人爭,只要努力去經營,自然會開花結果。如果成果沒出現,表示因緣尚未成熟,也不必為此難過。能夠這樣想,就可以消除因貪而產生的痛苦了。

事實上,內心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當覺照到心不安的時候,可以先了解心為什么不安?找到原因之后,就會發(fā)現很多煩惱都是沒有必要的。例如參加聯考,有的人考完試,每天等著發(fā)榜,心里等得很不安,一直在擔心會不會上榜?究竟考上哪里?這時如果能轉念一想:“反正都已經考完了,擔心這么多也無濟于事。至于發(fā)榜以后究竟會怎么樣,到時候再來打算,現在擔心也沒有用。何必自尋煩惱?”這樣一想,馬上就會心安,覺得自己的胡思亂想真是無聊!

所以,人不安心的時候,有煩惱的時候,內心陷入苦悶的時候,可以反思,問問自己痛苦不安的原因是什么?如此一反問,很容易就會發(fā)現往往只是自己想太多,事實上,沒有什么值得煩惱和難過的。經過這樣的省思,心就會安定下來,內心安定,苦從何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