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名為“齊物論”,是《莊子》一書中唯一一篇篇名帶“論”的文字。所以,在本篇中,莊子在開篇中講了一個“子綦隱幾而坐”的故事作為引子后,異于尋常地展開了長篇大論:炮轟儒墨之爭,連批“別墨”巨子惠施、公孫龍等人……直到這一節(jié),評說還在繼續(xù)——
現(xiàn)在俺老莊暫且在這里要發(fā)表一些觀點,不知和古圣賢對世界的看法相同呢,還是不相同呢?不管相同還是不相同,只要接近就可算同類的話,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不管其內(nèi)容如何也就是同類的了。
雖然這樣的觀點和古圣賢的說法無異,還是請讓我試著說一下:宇宙萬物有它的開始,同樣有它未曾開始的開始,還有它未曾開始的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萬物有它的“有”,但也有它的“無”,有它的未曾有無的“無”,同樣也有它未曾有無的未曾有無的“無”。有無的變化往往只在一瞬間。故而講到有無時,真不知究竟誰是有誰是無。例如我現(xiàn)在確實發(fā)表了一些觀點和看法,但不知道我的這些觀點和看法是真說了些觀點和看法呢,還是其實沒有說什么觀點和看法呢?
既然天下萬物齊一,那么大小就沒有區(qū)別。所以秋毫的末端是最大的,而泰山卻是小的;夭折的孩子是最長壽的,而彭祖卻是短命鬼。天地與我共生存,萬物與我為一體。既然已經(jīng)渾然為一體,還能再談什么是非長短呢?既然已經(jīng)說了與萬物一體了,又怎能說沒有發(fā)表什么議論呢?所以,不能糾結(jié)。
比如,有人提出事物和它的名稱是有別的二者,這二者加上一個抽象的事物就成了“三”,但以此類推,最精明的計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數(shù)字,何況大家都是一般人!所以,從無到有都可以分出三個東西來,又何況說從有到有呢?沒有必要這樣推演下去,還是順應(yīng)事物的本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