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宋香爐源流(17)

香識 作者:揚之水


至于清代,為各式古香爐配置座蓋更成通常的做法,此多半是“以備賞鑒”之器。而各式仿古香爐的制作,大約初衷便不是為著實用。故宮博物院藏和闐玉鏤雕牡丹爐,式仿古銅簋,下有雕出連環(huán)紋的矮圈足,兩側(cè)牡丹花耳,精雕著牡丹花的爐身,上面是雕鏤同樣精細(xì)的玉蓋,玉蓋頂上的捉手也細(xì)鏤花枝和花葉。爐高10.2厘米,時屬清代中葉127(圖3-46)。清慶桂等作《國朝宮史續(xù)編》卷七一錄乾隆五十九年的一道諭旨:“近來蘇揚等處呈進(jìn)物件,多有雕空器皿,如玉盤、玉碗、玉爐等件,殊屬無謂。試思盤碗俱系盛貯水物之器,爐鼎亦須貯灰,方可燃爇,今皆行鏤空,又有何用。此皆系該處奸滑匠人造作此等無用之物,以為新巧,希圖厚價獲利。”那么這一件和闐玉鏤雕牡丹爐,也可以算作以工巧而不合用因使得龍顏不悅的例子。它仿古而更在工藝上求精致,卻以完全脫離實用而不能成功。

臚陳歷代香具的精品,很像是對著一架多寶格,只見一片琳瑯滿目,其實與香具史并行的本來還有一條同樣重要的發(fā)展線索,便是香料和焚香方式的演變史,而宋人又剛好是站在香料史中承上啟下的位置。香爐在兩宋的集大成,傳統(tǒng)式樣也多在此際完成它最后的演變,并且新創(chuàng)的形制幾乎都成為后世發(fā)展變化的樣范,正是同這樣一條線索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當(dāng)然這又是另外的話題。如開篇所說,宋人的燕居焚香原是一種真實的生存方式,“詩禪堂試香”,曾是故家風(fēng)流的“賞心樂事”之一128?!皡s掛小簾鉤,一縷爐煙裊”129,平居日子里的焚香,更屬平常?!肚锎白x易圖》(圖3-47),《竹澗焚香圖》(圖3-48),《飛閣延風(fēng)圖》(圖3-49),《荷亭對弈圖》(圖3-50),《女孝經(jīng)圖》(圖3-51),《妝靚仕女圖》(圖3-52),等等,廳堂,水榭,書齋,閨閣,松下竹間,宋人畫筆下的一個小爐,幾縷輕煙,非如后世多是把它作為風(fēng)雅的點綴,而是本來保持著的一種生活情趣?!靶≡捍汉]寂寥,杏花枝上雨瀟瀟。午窗歸夢無人喚,銀葉龍涎香漸銷”130,兩宋香事便總在花中雨中平平靜靜潤澤日常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