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封寫給孩子的信(5)

課本上不說的歷史 作者:《看歷史》雜志 編


我十歲時,改革開放的先聲出現(xiàn)了。改革開放最初出現(xiàn)在你爸爸的故鄉(xiāng)——安徽。那時,土地都歸公社所有,人們都吃大鍋飯,不論好壞,總之是人人平等,這樣做雖然有利于人們無私、團結等美好品質(zhì)的養(yǎng)成,但無形中降低了大家的生產(chǎn)積極性,因而勞動效率極其低下,大家都是饑一頓,飽一頓。于是,那里的20 多個有頭腦的農(nóng)民開始進行秘密的分地,這樣他們就不再吃大鍋飯了,雖然不能像吃大鍋飯那樣無所顧忌,然而至少一日三餐有了保障,能夠填飽肚皮了。慢慢地,這種做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分地,由秘密走向公開,改革開放就這樣開始了。改革開放之初,因為大同在北方,我又生活在城鎮(zhèn)中,所以并沒有看到什么實質(zhì)性的效果,多的只不過是口號。但隨著政策的下達,各個工廠開始發(fā)放獎金,按勞分配制度也逐漸普及,因此,我們家的工資也大大提高了。同時,糧票、布票、副食券、工業(yè)品券(用來買自行車、手表的兌換券)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我們過年的時候也不用再望穿秋水地盼著每人二斤的供給肉了。12 歲時,媽媽帶我到北京旅游,回去的時候給我們姐妹三人每人買了一件粉紅色泡泡袖的襯衣,五塊錢一件,上面鑲著白色的斑點,非常好看。此外,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物價也漸漸穩(wěn)定了下來,改革開放前農(nóng)民賣的、不用肉票的豬肉非常貴,七塊錢一斤,但那時的工資也不過是五六十元,過年請客就得花上一個月的工資。而改革開放后,我們過年時就能吃到雞肉、魚肉等好幾種肉了,春節(jié)的零食也有了伊拉克蜜棗、黃油球和動物餅干等。

我們當年,上大學的人非常少,不過能考上大學,不但不用交學費,還能領到生活費和糧票。那時,我最喜歡的零食是威化餅干,不過當年可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五花八門的口味,只有一種口味——芝麻醬。課程多的時候,下課太晚,食堂沒有什么吃的了,我就去買一點威化餅干,獎勵一下自己的努力學習。我們宿舍的女孩“糖包”,每次家里寄來錢以后,先去買洗衣粉、手紙等生活必需品,然后就會給自己買一包糖果和瓜子,躲在床上吃,幾天后就拎出來一包垃圾。那時候的飲食比起現(xiàn)在來,還是很貧乏的,晚上十點下了晚自習后,我們回到宿舍,用開水就著吃一些榨菜,這就是一頓美味的夜宵。那時候,一杯紅糖水遠遠勝過現(xiàn)在的奶茶。

深深印在我記憶中的,除了大學里的種種課程和活動,還有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令我難以忘懷。記得大學食堂的肉籠,非常實惠,肉和面粉幾乎一樣多,二兩糧票或者五分錢就可以買一個,足夠吃一頓早飯了。那時,食堂的廚師都非常照顧我們這些大學生,用很少的菜努力做出可口的食物,一份排骨才八毛錢。

與此同時,很多像你爸爸一樣的、農(nóng)村來的學生還頭懸梁錐刺股地學習,因為那時候,只有學習才能改變農(nóng)村孩子的命運,上了大學就能拿到城市戶口。反而,城里的孩子很早就能擁有不錯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也就不會選擇大學這樣的高等教育,像你爸爸這樣的博士畢業(yè)生,在那時真是屈指可數(shù)。

我讀大一的時候,你爸爸讀研一,因為他給我們做助教所以我們就認識了,后來就結婚了。因此,比起你姥姥的婚姻,我們算是非常自由,也很浪漫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