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社會上出現(xiàn)兩種錯誤思想傾向:一種是“左”的錯誤傾向,表現(xiàn)為教條主義地對待毛澤東的言論,諱言毛澤東有錯誤,懷疑甚至否定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另一種是右的錯誤傾向,一些人以毛澤東晚年犯了嚴重錯誤為由,企圖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他們把建國后的歷史、黨和國家的工作看得一團漆黑,特別是把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混淆起來,助長了社會上對毛澤東思想,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懷疑的情緒。而黨內(nèi)極少數(shù)人不但不承認這股極右思潮的危險,甚至還直接間接地給予某種程度的支持。因此,如何消除黨內(nèi)外這種思想混亂狀況,徹底清理“左”的錯誤和右的干擾,將全黨的思想統(tǒng)一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并進而從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及“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錯誤理論,正確評價毛澤東,恢復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面貌,維護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正確總結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開創(chuàng)今后前進的正確道路,成為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能否從過去盛行的“左”的錯誤中擺脫出來、社會主義事業(yè)能否繼往開來的重大問題。
評價領袖人物的功過是非,確定他們的歷史地位,是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長期以來沒有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如何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如何評價中國社會主義幾十年的發(fā)展史,也成為當時國際上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國外輿論,尤其是西方傳媒不斷散布我們黨的糾“左”和撥亂反正是搞“非毛化”運動,不少西方國家以此作為風向標,觀察我國今后道路的走向,判斷我們的政策是否具有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并以此作為制定對我國政策的一個基本依據(jù)。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人對我們?nèi)绾卧u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也非常關心。因此,正確評價毛澤東的功過是非和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有利于澄清國際輿論,有利于回擊國際敵對勢力的污蔑和攻訐,有利于樹立黨和國家的新的良好形象,為我國的建設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1979年11月,黨中央成立了以胡喬木為主要負責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小組?!稕Q議》的起草工作,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下,由鄧小平、胡耀邦主持進行。《決議》的起草成為鄧小平集中抓的一項主要工作,他多次約見中央負責同志和起草小組負責同志,闡述對《決議》的起草和修改意見。起草工作伊始,他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三條基本原則:一是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二是對建國三十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評價;三是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作個基本的總結。他指出:“總的要求,或者說總的原則、總的指導思想.就是這么三條。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還是第一條?!薄多囆∑轿倪x》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93頁。在起草過程中,黨中央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指導思想,凡符合三項原則的意見予以吸收,凡不符合三項原則的意見則不予采納。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討論和修改,1981年6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