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端午節(jié)(1)

傳家 作者:任祥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又有“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等稱謂。因為“端”有“開端”、“初”之意,加上農歷以天干紀年,五月又稱“午月”,因此這一天逐漸演變?yōu)椤岸宋纭薄?/p>

根據歷史記載,由于五月初五時至夏季,蚊蟲疫疾開始橫生,被視為“惡日”,所以端午節(jié)很多的習俗都是為了除疫避厄。不過端午節(jié)最具代表的習俗龍舟競渡、包粽子,它們的起源則有不同的說法。

提到端午節(jié),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故事,就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本來是楚懷王的大臣,力主富國強兵、聯齊抗秦,一度頗受重用,但因此在朝中樹敵,不斷被進讒言,后來反遭流放。眼見朝政敗壞,屈原憂國憂民,寫出《離騷》、《九歌》、《天問》等膾炙人口的楚辭。后來秦國攻陷楚國首都,屈原痛不欲生,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傳說屈原投江自盡后,楚國漁民紛紛駛船來回于汨羅江打撈,為了怕水中魚蝦啃食屈原的遺體,不但敲鑼打鼓,還把飯團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食。后來為了祭祀屈原,又怕蛟龍把飯團吃掉,于是人們把煮好的糯米飯放入竹筒后再投入江中;其后逐漸演變用葉包成粽子。這就是龍舟競渡與包粽子的由來。

不過根據南朝宗懔所著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初五競渡是東吳地區(qū)為了紀念春秋時代吳國的忠臣伍子胥而有的習俗。伍子胥屢勸吳王夫差要滅掉越國,但夫差聽不進去,反而賜寶劍要他自盡。伍子胥向旁人說:“死后把我的眼睛掛在東門上,我要親眼看到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于是悲憤刎劍而死。夫差大怒,還把他的遺體裝入皮革,于五月初五投入錢塘江。伍子胥后來被尊為河神,他比屈原還早了三百年,而且屈原在《九歌》也曾寫到劃龍舟的活動。

知名學者聞一多則在論文《端午考》中指出,五月初五賽龍舟始于古代越民族的圖騰祭。這項說法也已獲得許多出土文物的佐證。因此,端午節(jié)的由來其實應該比春秋時代還要早,不過屈原的感人故事傳頌后世,早已成為端午節(jié)最具象征的代表人物,端午節(jié)當天也是我國公認的詩人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