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跳墻與家族樹(3)

傳家 作者:任祥


我公公曾告訴我姚家從福建移民到臺灣的故事,充滿了轉(zhuǎn)折和啟示。尤其是族譜的家訓(xùn)“善為傳家之寶,深信因果報應(yīng),力行布施忍辱”,更讓我了解他那平凡的家庭,為什么能教養(yǎng)出有禮貌又有創(chuàng)意的兒女。我母親常對人夸獎仁喜這個臺灣女婿善良又孝順,也常告誡我這“花頭多”的媳婦不要嚇壞了人家。這么多年來,我與仁喜秉持著“他不嫌我油膩,我不嫌他清淡”的生活哲學(xué),彼此尊重和包容。在團(tuán)圓飯的餐桌上,客家梅干菜扣肉微酸,上海梅干菜扣肉微甜,各有特色。同樣是米做的臺灣年糕與紅豆松糕,都有著過年吉祥的味道。南京小團(tuán)子與日本麻并列一盤,也一樣的受歡迎。我同時觀察到,下一代因為沒有文化包袱,幾乎是全盤通吃,他們的收獲最多。

這頓團(tuán)圓飯我決定做佛跳墻,也有著相互包容的象征意涵。好吃的佛跳墻的原則是需要讓每一種食材保留自己的個性,但又可以汲取別的食材的精華,制作的食材也因人而異。我是以魚翅、鮑魚、婆參、魚肚等海產(chǎn)為主軸,配以雞、羊肘、豬蹄尖兒、虎皮鴿蛋、冬筍、火腿、香菇、豬肚、干貝等等。這些食材都需預(yù)先分別處理,或發(fā)或泡,或蒸或煮或炸,過程極為繁瑣,總之是要去其腥濁油膩之氣。然后放入陶甕加上雞湯,密封后放入更大的鍋中以小火燜蒸六個多小時,讓味道相互融合。整個制作過程前后三天,呈現(xiàn)出來的是既厚重又清淡,美味難以筆墨形容。

整個餐會說說笑笑,孩子們還表演節(jié)目助興。最后,每個人單獨指著家族樹上那片自己的葉片照相留念。我因為忙于上菜,等親人走后才坐在這棵樹前好好的喝一碗佛跳墻。那時突然覺得,我們的家族很像一鍋佛跳墻,成員各有獨特的才華,當(dāng)聚在一起時,卻是這般的濃郁芳香,而又清淡有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