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墻誰都會做,我花三天做出來的,長的樣子跟幾十分鐘做出來的可能是一樣的,可真的喝下去那湯時,才會知道功夫在哪里。
講究的佛跳墻,材料應(yīng)以海產(chǎn)為主軸:刺參、鮑魚、魚肚、干貝,接下來才是雞、羊肘、豬蹄尖兒、鴿蛋、冬筍、火腿、冬菇、豬肚、骨頭湯等,外加蔥、姜等。
佛跳墻的原理基本上是要把不同的材料分別進(jìn)行處理后,最后再用相生相克的火候伺候著。
歷來都是用陶制的酒壇作為容器,這一點請務(wù)必遵守。
發(fā)刺參,先用清水浸泡刺參一小時,清洗干凈,之后用小火燒煮,記住一定要小火,保持水溫在六十到八十度,每半小時換一次水。這樣的動作要十二個小時以上,千萬不要讓刺參碰到油,否則會化掉的。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家里的人也會用“水流答滴”的辦法讓水龍頭滴一夜,也就是一滴水進(jìn)去一滴水出來,如此來發(fā)參。鮑魚的發(fā)制時間則是清水發(fā)三天之后,再在滾水中沸煮約五小時。大火煮時要墊竹底。熬它的汁為高湯中加入姜與紹酒水蒸。魚肚是要用油發(fā)的,首先在油中浸透后將油浸的魚肚和油一起倒入鍋中,小火慢慢加熱。魚肚則靠油的溫度慢慢發(fā)起,油發(fā)后的魚肚浸在溫水中半小時,變得松軟起來,之后即可使用了。
冬菇要選高檔花紋對的,發(fā)好后備用。冬筍越多越好,拍開來,過油變成金黃色。這兩樣都是清香鮮嫩口感與氣味的來源。
鴿蛋要小心剝,保持完整的表面,與金華火腿先一起蒸,之后油炸后就叫做虎皮鴿蛋了。我喜歡把它放到一整碗的最上面。
羊肘是羊體膻味最弱、油腥最少的部位,卻是跟海味最搭配的材料,汆燙后備用。
干貝放到溫水中泡發(fā),之后放入已發(fā)好的鮑魚的碗中,加入熬好的湯與金華火腿再蒸。鮑魚蒸的時間要比干貝約長三四倍。
豬腳豬肚與雞汆燙過水后,連同羊肘,與除了刺參與鴿蛋以外的東西下陶鍋中,加入骨頭清湯,密封后,放入更大的鍋中隔水加熱。鍋底要墊上毛巾;水需要很多,中途要加水也須是熱水;如果能用炭火來燜煮是更理想的。小火燜煮六個小時是跑不掉的。刺參放下去約兩個小時,再放入虎皮鴿蛋在上面。
佛跳墻的料都是分別處理,再經(jīng)過長時間的燜煮,讓味道相互融合,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人間美味是筆墨難以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