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學院的剪輯課程討論的第一件事情,常常是我所稱為的“三維空間的連貫性”。鏡頭A,一個人開門進屋,走進屋內(nèi)一半,剪輯到鏡頭B,換個角度接上這個人走進屋內(nèi)一半,然后繼續(xù)走完下一半,然后在書桌前坐下什么的。
多少年來,特別是在有聲電影初期,這一直是一個鐵板釘釘?shù)姆▌t,你必須不惜一切來保持三維空間的連貫性,違反這個原則就會被看成是不嚴謹或者無能。讓人物在空間中跳來跳去的事簡直就不曾發(fā)生過,除非是打斗或者地震那樣的極端情況下有很多劇烈的運動真的在發(fā)生。你不能打破人物運動時三維空間的連續(xù)性幻覺。
在做出好的剪輯決定的六大原則中,我個人其實把這種保持三維空間連貫性的原則,放在最低一層。放在首要位置的是情感,而情感,如果真還能教的話,也必是電影學院最后才教你的,因為它無從定義,難以應付。你想要你的觀眾怎樣感受?如果他們對全片從頭到尾的感受正好是你要的,你就算是做足了自己的功課。人們最終記住的不是剪輯,不是攝影,也不是表演,甚至不是故事,而是情感,是他們的感受。
一個理想的鏡頭切換(對我而言)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六個條件:(1)忠實于彼時彼地的情感狀態(tài);(2)推進故事;(3)發(fā)生在節(jié)奏有趣的“正確”時刻;(4)照顧到觀眾的視線在銀幕畫面上關注焦點的位置;(5)尊重電影畫面的二維平面特性,即三維空間通過攝影轉換成二維后的語法(比如180 度軸線);(6)尊重畫面所表現(xiàn)實際空間的三維連貫性(人物在空間中的位置和與其他人物的相對關系)。按重要性排列如下:
(1)情感 51%
(2)故事 23%
(3)節(jié)奏 10%
(4)視線 7%
(5)二維特性 5%
(6)三維連貫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