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硬件利潤薄如刀片,紅海里的生意難做
在IT紅海里,劉強東由一只小蝦米成長為一條大鯊魚,公司發(fā)展到2000年,初具規(guī)模的京東多媒體也開始扛不住刻錄機價格狂跌帶來的沖擊。1998年的時候,一個刻錄機可以賺1000元~2000元,到2000年,刻錄機單價跌倒800元以下,毛利從幾年前的40%跌到一臺只賺10多元,已經形同農民工“搬磚頭”。
從2000年上半年開始至2001年,納斯達克指數(shù)從5000點高位下跌到2000點左右,跌幅達到60%。在大家都以為股市見底快要反彈的時候,“9·11”恐怖事件爆發(fā),納斯達克指數(shù)一路暴跌到1400點,市值蒸發(fā)2/3,有3萬億美元從紐約科技股中消失。這一年,全美網絡公司倒閉537家,裁員10.1萬人,“網絡經濟”的神話破滅。
那些曾經風光一時的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也遭受到致命的打擊,新浪股價上市時是20美元/股,最高達到50美元/股,后來跌倒1美元/股;搜狐股價從最高13美元/股跌到90多美分/股;網易則被停牌。許多網站裁員裁到最后干脆關門,聯(lián)想FM365裁員30%,新浪采取“一小時走人”的裁員方式裁員。
“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對全球包括中國市場的電腦及硬件銷售帶來沖擊。從從事市場研究的嘉納公司公布的資料來看,全球2001年半導體收入比2000年1850億美元的銷售額下跌33%,美國最大供貨公司英特爾銷售收入下跌22.4%。與半導體相關的行業(yè),負責供應制造半導體所需材料和設備的SEMI(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yè)協(xié)會),對下屬2400家會員公司調查的結果顯示,2001年的營業(yè)收入比2000年下降了30%。2001年,全球個人電腦銷量下降了4.8%。由于全球性供過于求,從品牌電腦到配件,2001年國內零售價降價幅度都在50%以上。
當時,整個中關村商家都進入微利時代,所有的IT產品都在跌價,毛利越來越低。有些商家手里屯的貨,今天賣出去可以賺幾塊錢,明天市場突然單價下跌10多元,就把利潤吃掉了。有些人靠10多年積累起來的財富,不到一年就賠光了。
2001年,在中關村IT商圈嚴峻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中,京東的利潤越來越薄,毛利率由1998年的7%下降到5%,全年6000萬的銷售收入,毛利只有300多萬。做代理商是一個沒有價值的流通環(huán)節(jié),早晚要死掉,因為品牌廠商或分銷商可以跨過代理商,直接到達零售商。
劉強東開始思考京東在業(yè)務形態(tài)上進行轉型。擺在他面前有兩條出路:一是往上走,成為分銷商;二是往下走,成為零售商。
劉強東認為,分銷環(huán)節(jié)的資源、物流平臺、倉庫等資源已被幾個大經銷商瓜分干凈,憑京東當時的實力撼動不了市場格局。而且分銷商能獲得的利潤甚至比代理商更低。以2001年全國最大的IT分銷商神州數(shù)碼為例子,當年,神州數(shù)碼全年實現(xiàn)銷售收入105.2億元,利潤1.71億元,毛利率卻只有1.6%,遠低于京東5%的毛利率。劉強東分析后認為,“分銷公司在整個流通產業(yè)鏈中能夠帶來的價值很小,實際上就是一個資金和物流平臺,它沒有資格去賺更多的錢”,他放棄了做分銷商的想法。
在經仔細權衡后,劉強東選擇走第二條道路,黃光裕成為他的老師。國美電器跳過各級分銷商,從廠家直接拿貨,實現(xiàn)零供對接,降低進貨價格,以此獲得極具競爭力的終端零售價格,搶占市場,擠垮當時的百貨公司等競爭對手……黃光裕開創(chuàng)的家電零售賣場模式深深地吸引著劉強東。
2001年,國美電器由北京區(qū)域市場向全國市場進軍,當年5月,國美在全國開了13家門店。劉強東認為,IT、3C行業(yè)也完全可以復制國美電器在家電行業(yè)的零售賣場模式。為了學習國美電器的運作模式,劉強東開始迷上了逛國美電器賣場,此后,他幾乎跑遍了國美在北京的各個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