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手在整個詠春拳訓練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黐手并不等于搏擊,它只是學習詠春拳的途徑,是一條橋梁貫穿拳套和搏擊,通過黐手,雙方練習者可以學懂摶擊里所需要的元素。
由于黐手里的技術都是以放松為基礎,練習黐手首要學習放松,放松這關功夫未練好,再練往后的拳法也是徒然。這里要求的放松不只是身體上的放松,更重要是思想上的放松。
練習黐手,應該先有正確的練習觀念,否則便會形成敵對的心態(tài),以致雙方都不能進步和學習。黐手可以令雙方進步,同時亦可使雙方退步,全在于練習者的心態(tài)。黐手就是將兩個“個體”連在一起,是力量的交流,通過黐手來感應對方力量的傳遞,從而練到借力及卸力的方法。雙方在黐手時,攻擊和防守不再獨立,對方的攻擊導致我的防守,而我的動作亦因對方的動作而改變,但改變的動作并非預先設定或排練的,攻擊和防守已變成一個有因果關系的整體。練習時要做到因應對方的動作而變,但要同時自保及反擊,亦即是“舍己從人”及“連消帶打”。詠春的手法講求直接簡單,借力打力,若要練好,應先由舍己從人方面入手。
另一方面,通過學習黐手可以把拳套里的動作靈活地應用出來,更實在地明白各個動作的應用、變化及用力方法。由于每個人的身形、體重和性格都不同,所以同一個動作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用法。透過黐手,雙方互相研究,取長補短。在實際應用時,速度快是很重要的,但不只是肌肉伸展的速度要快,更重要的是位置及放松——有利的位置可以縮短攻擊的路線,使動作變得更直接及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