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商朝(4)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三  商朝的社會經濟

隨著商朝的建立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商朝的奴隸制社會經濟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農業(yè)是商朝的主要生產部門,一直受到商王室的高度重視,甲骨卜辭中祈求時雨、渴望豐年的記錄很多。從考古資料來看,當時的生產工具仍然以木、石、骨、蚌器為主,包括一些青銅農具在內。器類有翻土的耒、耜、鏟,中耕用的鋤,以及收割用的鐮刀等。其中耒和耜是普遍使用的生產工具,耒是木制的起土農具,前端分叉;耜呈鏟狀,安在木棒下,可以用石、蚌或金屬制作。在殷墟發(fā)現的一處木耒遺留痕跡,齒長19厘米,齒徑7厘米,兩齒的間距有8厘米。常見的耕作方式有“田”,即眾人協力耕作,而卜辭“田”字的形狀像“棋盤狀耕地”,一縱一橫,形成若干方塊田,正像田中有阡陌和溝洫一樣,反映了我國古代井田制[1]的特征。

當時的農作物種類很多,僅卜辭所見有黍(大黃米)、稷(小米)、稻、麥(大麥)、麳(lái,小麥)、菽等。今天所說的“五谷”,在商代已經具備,而且產量很高??脊虐l(fā)現了不少儲藏糧食的大型窖穴,卜辭中有倉廩的“廩”字,像露天谷堆的情形。商王經常派人到各地巡視儲藏糧食的倉廩,即“省廩”。商人酗酒成風,相當一部分糧食用于釀酒,出土的殷代青銅器中,酒器種類和數量都很多。

除了農作物種類之外,商朝的經濟作物種類也很豐富,圃(菜地)、囿(園林)、栗(果樹)等都有發(fā)展,特別是蠶絲生產更為發(fā)達。卜辭中已有蠶、桑、絲、帛等字,出土的玉器中還有玉蠶。同時,畜牧和狩獵經濟也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的所謂“六畜”(馬、牛、羊、雞、犬、豕),也都已經具備。卜辭中還有捕獲象、虎、鹿、兕(sì,犀牛)等記載,捕獲野獸的方法有車攻、犬逐、矢射、陷阱、布網、焚山等辦法。

[1]商周井田制是在國有土地上實行的土地制度。它的得名與田間溝洫道路有關。當時將大片土地用溝洫和阡陌劃分成一塊塊比較規(guī)整的農田,每塊都有一定的畝積。放眼望去,形狀如同“井”字。每塊井田既是商王或周王給各級貴族分封土地的單位,又是王室和各級貴族向公社農民征收賦稅的計算單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