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注:
1.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540-480 B.C.):希臘哲學(xué)家。
2. 原文to-die-for 是指非常美好或吸引人的意思。
3. 卡羅·列維(Carlo Levi, 1902-1975):意大利作家、記者、醫(yī)生、藝術(shù)家。
4. 特洛伊人(Trojans):特洛伊(Troy)為土耳其西部一古城廢墟。根據(jù)希臘傳說,特洛伊城被希臘希臘聯(lián)軍圍困十年之久。荷馬(Homer)在《伊利亞德》(Iliad)里描述這個故事。萊斯特律戈涅斯人(Lestrygonian):傳說中住在西西里的巨人食人族。
5. 《崔斯坦》(Tristan):在此可能指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
6. 門柱圣卷(mezuzah):猶太人將刻有《圣經(jīng)·申命記》(Deuteronomy)6:4-9與11:13-21經(jīng)文的小塊羊皮紙卷起來放入容器,常掛在門框等處,以宣示自己的信仰。
7. 大衛(wèi)之星(Star of David):猶太教的象征,由兩個等邊三角形交錯疊合組成的六角星形。
8. Pro:教授的簡稱。
9. 這里的“曬太陽”用了apricate 這個有希臘詞源的罕用字。
10.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哲學(xué)家。
11. 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 1601-1680):德國耶穌會教士、學(xué)者,有時候被稱為“最后的文藝復(fù)興人”。
12. 貝利(Giuseppe Gioacchino Belli, 1791-1963):意大利詩人。
13. 保羅·策蘭(Paul Celan, 1920-1970):猶太裔羅馬尼亞詩人。
14. 格勞克斯(Glaucus)與戴奧米底斯(Diomedes)在特洛伊戰(zhàn)爭期間分屬敵對的兩方。由于雙方家族曾經(jīng)是世交,因此在戰(zhàn)場上遭遇時不僅沒有交戰(zhàn),反而交換武器表示親善。格勞克斯的盔甲是黃金制的,戴奧米底斯的盔甲是青銅制的,因此后來有“格勞克斯的交易”(a Glaucus swap)這個詞,表示“顯然過于輕率的交易”。
15. 里米尼城的弗蘭西斯卡(Francesca de Rimini)為拉韋納大公(Lord of Ravenna)波倫塔城的奎多(Guido da Polenta)之女,但丁的《地獄篇》里有她的故事。弗蘭西斯卡被迫價格嫁給里米尼大公(Lord of Rimini)喬凡尼·瑪拉帖斯塔(Giovanni Malatesta, ?-1304),卻因為愛上小叔保羅(Paolo)而于1289年雙雙遭到殺害。
16. 《地獄篇》(Inferno):但丁古典長詩《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的第一部。
17. 洛布版(Loeb edition):美國銀行家詹姆斯·洛布(James Loeb, 1867-1933)從1912年起投資出版譯自希臘和拉丁語的古典文庫,稱為洛布古典文庫(Loeb Classical Library)。
18. 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 99-55 B.C.):活躍于公元前一世紀(jì)的拉丁詩人、哲學(xué)家。
19. 作者玩了一個文字游戲,曬太陽(apricate)和杏(apricot)拼法類似,接著又把a(bǔ)pricot的字尾代換成陰莖(cock)變成apricock。
20. 原文為apricock precock, precock apricock。
21. 維吉爾(Virgil, 70-19 B.C.):羅馬詩人。
22. 萊奧帕爾迪(Giocomo Leopardi, 1798-1837):意大利詩人、學(xué)者、哲學(xué)家。
23. 雅各(Jacob)又稱以色列,為希伯來人的祖先。亞伯拉罕之孫,以撒之子。
24. 拉結(jié)(Rachel),雅各之妻。
25. 希列拉比(Rabbi Hillel):活躍于公元前一世紀(jì)后半葉到公元一世紀(jì)初的猶太教圣人、圣經(jīng)注釋家。
26. 贖罪日(Yom Kippur):贖罪日為七月初十,即猶太新年(又稱歲首節(jié)Rosh Hashanah)后的第十天。猶太新年的活動始于猶太新年,延續(xù)十天,到贖罪日進(jìn)入高潮。猶太人在這十天中懺悔自己的罪過,請求神給自己多一年的時間自我省察。贖罪日當(dāng)天要禁食二十五小時,并虔誠禱告,通常在猶太教堂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