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媽媽的佛法書之育兒篇》質(zhì)疑你的動機

媽媽的佛法書之育兒篇 作者:(澳)薩拉·娜塔莉


肯定能讓我做大掃除的情形,是當(dāng)有客人要來時。一旦知道客人要來,我立刻就跟加足了馬力的汽車一樣,要把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才會收手。檢視自己的念頭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動機居然是客人會如何看我。我想給他們留下這樣的印象——薩拉總是可以搞定一切!或者我想在保持他們的尊重和避免被他們否定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某些情況下,我總是告訴那些了解我過去有多么邋遢的客人,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

當(dāng)然了,上面的這些動機都對我的業(yè)力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會限制自己未來的行為方式。因為它們只會讓我用來自他人的認(rèn)同來加強自我形象。一種更符合佛教徒身份的方式,是考慮客人是否舒服自在。我要把我的勞動獻給我的客人們,作為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一個祝愿,祝他們在我家里感到平和放松。從為客人著想的角度出發(fā),做清潔成了一種慷慨的表現(xiàn)。這樣的動機乍一看很難做到,它是對我們的心慣常運作模式的有效修正。是的,如果我們養(yǎng)成這樣思考的習(xí)慣,那我們的業(yè)力就會大大改善。

藏傳佛教的修行者有一種修煉,是把他們所有的行為——無論是做一杯酥油茶,還是清理洗手間——都回向給眾生,希望他們可以開悟。這也可以解釋,他們的慈悲心是對著所有人的,無一例外。把簡單的行為回向給眾生,祝愿他們可以開悟,這讓佛教徒與眾生聯(lián)系到了一起,也讓他們的心足夠?qū)拸V,得以關(guān)心整個世界。不論他們做的是什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