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為無知而求知
一直以來,哈佛都是全世界眾多學子向往的一流學府,能夠在那里學習的學子必定是鳳毛麟角,可是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學生,他們習慣揣摩別人的心理,對別人了如指掌,對自身的能力卻沒有全面的認識。哈佛的教授們總是善意地提醒學生說:“認識你自己,為你的無知而求知。因為只有自知的人,才能知曉他人?!?/p>
對于“自我認識”這個話題的探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特爾斐被認為是迄今最古老的城市,它建于帕納索斯山脈的斜坡上。阿波羅神廟是這座城市里最受敬仰的神廟之一,在這座神圣的寺廟的墻壁上寫著七位圣賢的箴言。其中有一條就與自我反省和自我節(jié)制有關(guān),它就是“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哲學之父蘇格拉底甚至將它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
“自我認識”是我們達到身心平衡的關(guān)鍵。當我們還很年輕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開始在了解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中的一些成為了我們個性的一部分,而且難以改變,而我們總是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谶@個原因,自我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哈佛大學第22任校長洛厄爾曾經(jīng)說過:“認識自己能夠做什么固然重要,但認識自己不能做什么更為重要?!痹谝淮窝葜v中,他給學生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羅斯福小時候是一個十分脆弱和膽小的學生,在學校課堂里總顯露出一副驚懼的表情。有一次,老師讓他在課堂上背誦一篇課文,他從座位上站起來,呼吸就好像喘氣一樣,雙腿發(fā)抖,嘴唇也顫動不已,背誦起來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最后只能在同學們的哄笑聲中頹然地坐下。由于牙齒的暴露,羅斯福并沒有一張英俊的面孔。同學們也因此常常嘲笑他,說他的牙齒可以用來挖地瓜了。
小小年紀的羅斯福變得很敏感,他通常不會參加同學間的任何活動,不喜歡交朋友,成為一個只知自憐的人。然而,羅斯福雖然有這方面的缺陷,但卻有著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仿佛是每個人天生就具有的。事實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奮斗。他沒有因為別人對他的嘲笑而失去勇氣,他喘氣的習慣變成了一種堅定的嘶聲。他咬緊自己的牙使嘴唇不顫動從而克服了懼怕心理。
羅斯福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體上的種種缺陷。他從來不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是勇敢、強壯和好看的。他用行動證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不足并能獲得成功。
只要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就一定要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齙牙。他裹著毯子、坐著輪椅進行“爐邊談話”的樣子,令民眾再也記不起他以前那打樁工人般的姿態(tài)。雖然他的演講中并沒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tài)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嚴的姿態(tài),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人們眼中最出色、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