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因素
莊子認為圣人無情。圣人高度理解萬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萬物變化的影響。他“以理化情”?!妒勒f》記載許多人而無情的故事。最著名的是謝安(320年~385年)的故事。他任晉朝丞相時,北方的秦國大舉攻晉。秦帝親任統(tǒng)帥,自夸將士之多,投鞭長江,可以斷流。晉人大為震恐,但是謝安鎮(zhèn)靜、寂然,指派他的一個侄兒謝玄,領兵抵抗侵略。公元383年進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zhàn)”,謝玄贏得決定性勝利,趕走了秦軍。最后勝利的消息送到謝安那里的時候,他正在和一位朋友下棋。他拆信看了以后,把信擱在一邊,和先前一樣,繼續(xù)下棋。這位朋友問前線來了什么消息。謝安還是那樣平靜,答道:“小兒輩大破賊?!保ā妒勒f?雅量》)
《三國志?魏書》鐘會傳附王弼傳的注中,記載了何晏(249年卒)與王弼(226年~249年)關于隋的討論:“何晏以為‘圣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鐘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圣人之情,應物而無累于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p>
王弼的理論,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圣人有情而無累。這句話的確切意義,王弼沒有講清楚。它的含義,后來的新儒家大為發(fā)揮了,雖然新道家有許多人是主理派,可是也有許多人是主情派。
新道家強調妙賞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再加上自我表現的理論,于是毫不奇怪,道家的許多人隨地排遣了他們的情感,又隨時產生了這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