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夠使女人們順應自然?!?/p>
“我總是在最后一刻完成自己的服裝設計制作。即使是在送交展覽會的前一天,如果有一個細節(jié)困擾著我或者我覺得一切都已過去時,我就會全部再改一遍”,這是可可·香奈兒在1959年2月親自對皮埃爾·杜馬耶吐露的實情。然而最能體現(xiàn)香奈兒女裝特色的還是香奈兒女裝本身。對被公認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時裝設計師的可可·香奈兒來說,時尚可以變化,但是風格永存。1954年當香奈兒女士重返巴黎康朋街時,她又冒著極大風險再度啟用早在1939年之前已經(jīng)放棄的服裝設計樣式。1939年,由于疲憊孤獨,香奈兒離鄉(xiāng)背井,遠走瑞士。她是個滿懷激情,不甘認輸?shù)娜?。她再度發(fā)號施令,重新開拓出仍然屬于她自己的時尚新視野。她為那些一直忙個不停的女士們(身體不動時似乎也在忙)設計各式女裝。舒適,曾經(jīng)被錯誤地認為是優(yōu)雅的對立面,仍然成為以香奈兒風格為典范的著裝風貌的關鍵要素。
她設計推出了香奈兒品牌整體風格,但卻沒有意識到這一著裝風格后來成為時尚評論界開始應用的一個專有術語。粗花呢女裝配搭齊膝裙子,手工制作小手袋,金鏈佩帶,硬草帽,兩種色調的露跟女鞋,淺色長襪以及無處不在的山茶花圖案--可可小姐的女裝理念已成為一道時尚宣言。
香奈兒女士對浮華格調的執(zhí)拗拒絕,她所具有的折中穩(wěn)健意識,以及對于古典主義的強烈愛好,自然而然地激勵著她設計制作出便于穿著的各式女裝。出于同樣自然而為的原因,她只根據(jù)內在的優(yōu)雅氣質來挑選模特。這些女性與她一樣,絲毫沒有刻意喬裝打扮的愿望。她旗下的模特包括瑪利亞·海倫娜·阿諾德、奧德爾·德·克魯伊、吉賽爾·弗朗肖姆,都是熟人朋友或上流社會女性。她們非常討厭怪癖作派,憎惡毫無意義、令人不快的時尚沖擊波。
沒過多久,所有的明星都在追捧夸耀香奈兒時裝,甚至連粗花呢上衣也成了特定電影時代的代名詞。在意大利導演威斯康迪執(zhí)導的電影《三艷嬉春》(Boccaccio’70)中,女演員羅密·施耐德身穿一套香奈兒服裝,頭戴女皮帽,搭配效果協(xié)調。在法國導演羅杰·瓦迪姆執(zhí)導的電影《危險關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中,女演員讓娜·莫羅穿著一套方格粗花呢服裝和一套素雅黑色服裝。馮琳·黛德麗則身穿一套極為精美的透明硬紗條紋服裝。當時所有漂亮的法國女人,包括阿努克·艾梅,米謝林·普雷斯勒,弗朗索瓦·阿爾努 都紛紛涌向香奈兒公司,想親眼目睹感覺一下像第二層皮膚那樣貼身合體的新奇女裝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