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跟孤獨是不同的。
我跟北京的朋友們一起吃飯,喝東西,他們聊的話題全是微博上的熱點。
回去的時候,有人問我:“你是不是不開心?”
我說:“不是,人一多我就不愛說話,我是這個樣子的?!?/p>
可我知道很多時候我并不是這個樣子的。
我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個多月,一事無成,從南邊搬到了北邊,在十九樓的黃昏里一個人看夕陽。
我最喜歡的那部電影叫《The English Patient》,在北方的秋風里,我覺得自己就是北京病人,我的北京夢在春天發(fā)芽,經(jīng)歷了夏季的暴曬,大雨沖刷,蒸發(fā)之后,死在了靜謐的秋天里。
我想這并不是這座城市的錯,有那么多人都在這里生活得好好兒的為什么我不行?
我問自己,為什么來了這里?
是為了人嗎?是為了感情嗎?如果是為了這些,那失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些都充滿了太多變數(shù)。要想在一座城市持續(xù)地生活下去,唯一的理由應該是喜歡。
可我喜歡嗎?
去大西北之前,我也來過一趟北京,正好趕上去通州運河公園看草莓音樂節(jié),來了好多我喜歡的樂隊和歌手。
第一天晚上回去的公交車上擠得都快窒息了,突然有個男生吼了一嗓子說:“咱們唱歌吧?!?/p>
整輛車上所有的人都唱了,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
那些陌生的年輕的面孔在夜晚發(fā)著光,我第一次為了青春這件事兒熱淚盈眶,車廂里的汗味兒都變得親切起來,在那個激情的夜晚,我頭上戴著老虎耳朵,看著窗外,暗自發(fā)誓,我一定要來好好兒了解這座城市。
那個時候,我對北京的憧憬像是一個不斷被注入氫氣的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