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來剝歷史的皮》 脖子是用來掛官印的(1)

我來剝歷史的皮 作者:石不易


脖子是用來掛官印的

盛宣懷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絕對繞不開的人。但很多人在學歷史課本的時候還是把這個人給繞開了,不信你隨便在大街上揪住幾個人問一問,肯定不會像聽到李嘉誠的名字那樣兩眼放光。然而在一百年前,如果當時的人做一個“中國富豪榜”,盛宣懷必列前三甲。據(jù)說盛宣懷死后,遺產(chǎn)大約有兩千萬兩銀子,而“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鴻章,去世時也不過留下一千萬兩而已。

如果僅僅是有錢,倒還罷了,可當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影響到歷史車輪轉動時,情況就不一樣了。歷史是個殘酷的記錄者,往往喜歡記住“第一個”,盛宣懷恰恰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第一”的人:第一個商辦企業(yè)——輪船招商局;第一家電訊企業(yè)——天津電報局;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所官辦大學——北洋大學……一口氣創(chuàng)下了11個“第一”。

可能是“第一”拿得太多了吧,他拿得手軟,別人看得眼花繚亂。既然多了,估計也就沒人當回事了。

盛宣懷出生在江蘇武進的一個書香門第,祖父盛隆是嘉慶庚午年(1810)舉人,父親盛康更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年(1844)考中了進士。出生在這么一個家庭是很有壓力的,盛宣懷不蒸饅頭爭口氣,他刻苦讀書,努力向長輩學習,終于到22歲考中了秀才。雖然晚了一點,但畢竟還是考上了??山酉聛淼娜兆永?,盛宣懷充分詮釋了他不是一塊考試的料,十年里多次參加鄉(xiāng)試都名落孫山。

但盛宣懷在學習儒家經(jīng)典的過程中曾得到過“穎悟洞徹,好深湛之思”的高度評價,這該如何解釋呢?只能說盛宣懷不是一塊考試的料,而是一塊讀書的料。以前很多人容易把考試和讀書這兩件事弄混淆,現(xiàn)在也是。

科舉考試的大門雖沒有朝盛宣懷關閉,但他想通過科舉之路來光耀門楣和施展自己理想的意志已經(jīng)消磨殆盡了。他不想把一輩子的賭注都押在考場上,這個風險太大,一旦輸?shù)魧]有任何翻盤的機會和時間。于是他選擇了另一條路,去充當別人的幕僚。

其實盛宣懷最后一次鄉(xiāng)試不第的時候已經(jīng)靠父親的關系入幕李鴻章多年。李鴻章是官場老手,很會看人,并沒有因為盛宣懷文憑太低而冷落他。那時候李鴻章正專注洋務,需要真正有才干的人,以此增加自己政治上的砝碼。同時洋務的興起,也成了科場失意而寄身幕僚的那些文人新的晉身之階。

盛宣懷趕上了好時機,也抓住了這個時機。終于,在識才和用才的李鴻章的推動下,他敏捷地登上了歷史舞臺。盛宣懷知道,登上歷史舞臺只是第一步,自己并非科舉“正途”出身,所以他加倍珍惜追隨李鴻章的機會。于是歷史就這么把他倆安排在一起,成了絕妙的搭檔,盡管這種搭檔是用權力和金錢維系起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