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將原田還有幾位朋友召集到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討論到底什么東西屬于“沒辦法的東西”。比如說掰壞了的一次性筷子,這算是沒辦法的東西吧。但是神經(jīng)質的人看了,估計會急得跳起來。倒是用掰壞了的筷子吃面條的人,更接近“沒辦法”的感覺吧。有人提議,用一個掛著破舊T恤衫的衣架來表現(xiàn)怎么樣?還有人說,不好,還不如用歪七扭八的衣服夾子呢。
討論進入白熱化。
眾說紛紜中,最讓人感到“沒辦法”的是裝豆醬和醬油的瓶子,就是大學食堂或大眾飯館的餐桌上擺著的那種沒手沒腳、形似企鵝的東西。這東西簡直“沒辦法”得令所有人都啞然失聲了。此創(chuàng)意即是將畫有公共食堂調料瓶的畫面當做《沒辦法的人》這本書的封面。
我比較傾向于這個提案,但是作者以太過分了為由反對。最終的方案是,采用一張畫有他父親常戴的帽子的圖片。雖然這個構思讓人感覺平淡無奇了些,但可以說是確切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念父親的立場。
幾天后,設計樣板完成了,電話通知他時,他說:
“傳真過來給我看看?!闭媸莻€厚臉皮的作者。我可不愿意人家用帶著鋸齒紋的傳真紙欣賞我剛完成的設計,就好像是在朋友面前朗讀為他寫的詩一樣讓人覺得不舒坦。
傳真過去沒多久,電話就打過來了。
“標題周圍的虛線,有點像葬禮通知書似的,顏色不會太暗淡嗎?”那頭傳來毫不客氣的質疑。
“你想得太多了?!蔽冶鞠虢忉屢幌拢瑓s不由得板起了臉,“黑白印刷沒法看出效果的。你看了上完色的校正版之后再下結論好了?!?/p>
我壓制著不由自主提高了半度的音調,掛掉了電話。
過了兩個星期,校正版印出來了。我的設計就這樣不加修訂地成了書的一部分。
“嗯……還算不錯。”
這是原田本人的感想。
雖然不知道他說的“還算不錯”指的是多高的滿意度,但作為我來說,總算松了口氣。
不知他能不能了解這其中的辛苦,反正書一大賣,“加印啦!又加印啦!”我這個朋友便興高采烈地向我夸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