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人的故事9:賢君的世紀》公共建筑事業(yè)(3)

羅馬人的故事9:賢君的世紀 作者:(日)鹽野七生


其結果是,不僅在首都羅馬和意大利本土,甚至在帝國整個疆域內都掀起了公共建筑事業(yè)的高潮。其規(guī)模之大和數(shù)量之多,讓我在查證這些建筑的過程中累得疲憊不堪。如果要悉數(shù)列舉出來的話,恐怕用上20 頁稿紙也不夠。因此,我只列舉其中比較著名的幾個。這些建筑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一位皇帝和一位建筑總工程師,這兩個50 多歲的人,他們的激情、他們的魄力、他們的執(zhí)行力徹底折服了我。建設橫跨多瑙河這條大河之上的圖拉真大橋所體現(xiàn)出來的高超的工程技術、推崇外形壯觀的設計風格和重視實用性的建造方式等等,在當時的帝國全境內遍地開花。我想圖拉真這個男人在對待公共建筑事業(yè)的態(tài)度上也與其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一樣,表現(xiàn)出的是磅礴大氣。他親自主持的工程大多數(shù)集中在首都羅馬和意大利本土。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有意要拉開意大利本土與行省之間的差距。同他所制定的所有其他政策一樣,圖拉真的真實想法是首都羅馬應該是帝國所有城市的楷模,意大利本土應該是所有行省的榜樣。

前面已經提到過,相關文獻史料少之又少是歷史上的圖拉真的一大特點。既然如此,人們很自然會產生一個疑問。我們是怎樣確定公元107 年至112 年間他主持的那些工程的?憑什么說我們掌握的情況還相當準確呢?

自從實行帝制以后,羅馬的職業(yè)分工又進了一步。當然與現(xiàn)在的企業(yè)相比,還沒有走出手工業(yè)制作的階段,但是已經走出了家庭作坊的階段。以建筑市場為例,所需資材分別由不同的專業(yè)工廠提供,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已經很平常了。

建筑物的主體是磚塊。公元前2 世紀已經發(fā)明了混凝土制造方法的羅馬人,采用的建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把一塊一塊的磚壘砌起來。這就有了基本墻體。墻體建成后刷上灰泥,然后在灰泥表面或畫畫,或張貼大理石板。至此,墻體才算全部完工。因為所需磚塊數(shù)量驚人,所以,制磚工廠自然生意興隆。

這些制磚工廠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要在磚塊上壓印工廠名稱和制造時間等,然后再進行燒制。這就是商標。因為是在磚塊尚未變硬的時候壓印上去,然后再燒制的,所以只要磚頭在,商標也就留下來了。當然,并非每一塊磚都有商標,應該是每包磚頭中有一塊印有商標。這一點,從帶商標的磚塊數(shù)量上可以推測得出來。

有一些學術論文專門研究了印在羅馬時代的磚塊上的商標。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公元前1世紀中葉尤里烏斯·愷撒時代就已經有了這種帶“商標”的磚塊。實行帝制后,從尤里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到弗拉維王朝,每經歷一個王朝,這種磚塊的數(shù)量就會有所增加。到了公元2世紀的五賢帝時代,它們的需求數(shù)量進入到鼎盛時期,到了 3世紀開始減少,直至4世紀幾乎銷聲匿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