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文學(xué)大師談》第二章 散文(3)

中國文學(xué):大師談 作者:鄭振鐸


因為這一派厭世的消極的思想的流行,于是孔子便起來反抗他們,宣傳堯、舜、文、武之治,努力維持理想中的傳統(tǒng)的政治的與社會的道德,以中庸的積極的態(tài)度,始終不懈的從事于改良當(dāng)時的政治,以復(fù)于他所理想的古代清明的政治狀況。他在當(dāng)時的影響極大。跟從他學(xué)習(xí)的有三千多人,主要的弟子有七十余人。他名丘,字仲尼,魯國人見《史記》卷四十七。生于公元前551年即周靈王二十一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即周敬王四十一年。他的事跡與言論,許多書上都有記載,但以《論語》《論語》刊本極多,有《十三經(jīng)注疏》本,有朱熹注本所記者為最可靠。他曾做過魯國的司空及司寇。后來去官周游列國。到了六十八歲時,復(fù)回魯?shù)亍P闹?,編訂《尚書》《詩?jīng)》《周易》及《春秋》,還訂定了《禮》與《樂》。卒時,年七十三??鬃拥乃枷?,是入世的,是積極的。《論語》雖為曾子的門人所記,文字雖極簡樸直捷,卻能把孔子的積極的思想完全表現(xiàn)出。老子主張無治無為,孔子則主張有為,主張政刑與德禮為治世者所必要。他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笨鬃邮菢O力欲維持理想中的道德的。所以齊陳恒殺其君,孔子三日齋而請伐齊。季氏舞八佾于庭,孔子說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當(dāng)時的人常譏嘲孔子之仆仆道路,而無所成。但孔子則不悲觀?!俺窠虞浉瓒^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唬骸囚斂浊饸e?’曰:‘是也?!唬骸侵蛞?’問于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歟?’對曰:‘然?!痹唬骸咸险咛煜陆允且?,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i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這種精神,真足以感動一切時代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