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歷史大師談》第八章 東漢的復興(10)

中國歷史:大師談 作者:張蔭麟


第四節(jié) 兩漢對外的交通

中國人是以閉關自守著聞的。世界打成一片,是近代西洋人的事業(yè)。然則中國人的能力,不及西人了。然而閉關自守,是從政治言之。至于國民,初未嘗有此傾向。其未能將世界打成一片,則因前此未嘗有近代的利器,又其社會組織,與今不同,所以彼此交通不能像現(xiàn)代的密接。至于中國人活動的能力,則是非常之強的。如其不信,請看中國對外的交通。

中國對外的交通,由來很早。但古代,書缺有間,所以只得從兩漢時代說起。兩漢時代的對外交通,又當分為海陸兩道。

    亞洲中央的帕米爾高原是東西洋歷史的界線。自此以東,為東方人種活動的范圍。自此以西,為西方人種活動的范圍。而天山和印度固斯山以北,地平形坦,實為兩種人接觸之地。當漢時,西方人種蹤跡最東的,為烏孫,與月氏俱居祁連山北。自此以西,今伊犁河流域為塞種。又其西為大宛。其西北為康居。大宛之西,媯水流域為大夏。又其西為安息。更西為條支。在亞洲之西北部的為奄蔡。自此以西,便是歐洲的羅馬,當時所謂大秦了。馬其頓亞歷山大王死后,其部將塞留哥(Seleucus)據(jù)敘利亞(Syria)之地自立,是為條支。后來其東方又分裂而為帕提亞(Parthia)、巴克特亞(Bactria)兩國,是為安息和大夏。大夏之東,亦是希臘人所分布,西域人呼為Ionian,就是Yavana的轉(zhuǎn)音,是為大宛??稻?,即Sogdiana;奄蔡,即Aorsi,亦稱阿蘭(Alani);塞種,即今譯之塞米的族,或作山米(Semites);烏孫,《漢書》注言其“青眼赤須,狀類獼猴”,或謂其形狀甚似德意志人。見《元史譯文證補》卷二十七?!稘h書·西域傳》:“自宛以西,至安息,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須髯?!笨梢姰敃r西域諸國,大抵系高加索種。漢通西域,是因月氏人引起的。漢初,月氏為匈奴所破,西走奪居塞種之地。后來烏孫又借兵匈奴,攻破月氏。于是月氏西南走擊服大夏。漢武帝想和月氏共攻匈奴,于公元前一二二年,遣張騫往使。是時河西未辟,騫取道匈奴,為其所留。久之,才逃到大宛。大宛為發(fā)譯傳導,經(jīng)康居以至大月氏。大月氏已得沃土,殊無報仇之心。張騫因此不得要領而歸。然而中國和西域的交通,卻自此開始了。當張騫在大夏時,曾見邛竹杖和蜀布,問他從哪里來的,大夏人說:是本國賈人,往市之身毒即印度。于是張騫說:“大夏在中國的西南一萬二千里,而身毒在大夏的東南數(shù)千里,該去蜀不遠了?!蹦饲彩箯氖袢ひ捝矶?。北出的為氐、筰,南出的為嶲、昆明所阻,目的沒有達到。然而傳聞嶲、昆明之西千余里,有乘象之國,名曰滇越?!笆褓Z奸出物者或至焉?!边@滇越,該是今緬甸之地。然則中印間陸路的交通,在漢代雖然阻塞,而商人和后印度半島,則早有往還了。自漢通西域以后,亞洲諸國,都有直接的交往。惟歐洲的大秦,則尚系得諸傳聞。后漢時,班超既定西域,遣部將甘英往使。甘英到條支,臨大海欲度。安息西界船人對他說:“海水大,往來逢善風,三月乃得渡。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入海人皆賚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shù)有死亡者?!庇⒛瞬欢啥€。所擬取的,為渡紅海入歐洲的路,亦見《元史譯文證補》。公元一六六年,大秦王安敦MarcusAurelius,生于公元一二一年,歿于一八○年。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逗鬂h書》說:這是大秦通中國之始。二二六年,又有大秦賈人,來到交趾。交趾太守吳邈,遣使送詣孫權(quán)。事見《梁書·諸夷傳》。中、歐陸路相接,而其初通,卻走海道。“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也可見一斑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