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教育大師談》第六章 良心論(3)

中國教育:大師談 作者:蔡元培


第三節(jié) 良心之體用

良心與智情意

良心該有智情意

人心之作用,蕃變無方,而得括之以智、情、意三者。然則良心之作用,將何屬乎?在昔學者,或以良心為智、情、意三者以外特別之作用,其說固不可通。有專屬之于智者,有專屬之于情者,有專屬之于意者,亦皆一偏之見也。以余觀之,良心者,該智、情、意而有之,而不囿于一者也。凡人欲行一事,必先判決其是非,此良心作用之屬于智者也。既判其是非矣,而后有當行不當行之決定,是良心作用之屬于意者也。于其未行之先,善者愛之,否者惡之,既行之后,則樂之,否則悔之,此良心作用之屬于情者也。

良心起于特別之行為

由是觀之,良心作用,不外乎智、情、意三者之范圍明矣。然使因此而謂智、情、意三者,無論何時何地,必有良心作用存焉,則亦不然。蓋必其事有善惡可判者,求其行為所由始,而始有良心作用之可言也。故倫理學之所謂行為,本指其特別者,而非包含一切之行為。因而意志及動機,凡為行為之原質(zhì)者,亦不能悉納諸倫理之范圍。惟其意志、動機之屬,既已為倫理學之問題者,則其中不能不有良心作用,固可知矣。

良心有因他人之行為而起者

良心者,不特發(fā)于己之行為,又有因他人之行為而起者。如見人行善,而有親愛尊敬贊美之作用;見人行惡,而有憎惡輕侮非斥之作用是也。

良心之權(quán)力

良心有無上之權(quán)力,以管轄吾人之感情。吾人于善且正者,常覺其不可不為;于惡且邪者,常覺其不可為。良心之命令,常若迫我以不能不從者,是則良心之特色,而為其他意識之所無者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