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議案是由村民大會通過的。這就是社會即學校的辦法。由此,我有幾個感觸:
(一)民眾運動,要以對于民眾有切身關系的問題為中心,否則不能召集。
(二)社會運動,非以社會即學校,則不能徹底實行。而社會即學校,是有實現(xiàn)的可能的。
(三)不要以為老太婆、小孩不可訓練,只要有法子,只要能從他們切迫的問題著手。
(四)公眾的力量比學校發(fā)生的大,假使由學校發(fā)命令解決,則社會上了解的人少,而且感情將由此分離。
(五)民眾沒有指導是不行的,和平門飲水問題,倘無相當指導,可以再過四五十年也不會解決。
(六)做民眾運動是要陪著民眾干,不是替民眾干。要想培養(yǎng)中華國民,非此不可。
這就是以小學所在地做學校的一個例,其余的例很多,不必多舉。社會即學校要如何的實現(xiàn),請大家一樣一樣的做個方案,二次開會的時候再談。
這是證明“生活即教育”與“社會即學?!笔窍嗦?lián)的,是一個學理。
關于“生活即教育”,我現(xiàn)在再來補充一套。我們是現(xiàn)代的人,要過現(xiàn)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現(xiàn)代的教育。不要過從前的生活。也不要過未來的生活。若是過從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過未來的生活,就要與人群隔離。以前有一部書叫《明日之學?!?,大家以為很時髦的,講得很熟的。我希望鄉(xiāng)村教師,要辦今日之學校,不要辦明日之學校。辦今日之學校,使小學生過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此文作者陶行知,原載《鄉(xiāng)村教師》第9期,1930年3月。)
《中國教育大師談》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