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嵕山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三三一:“三嵕山,一名靈山,一名麟山,在(屯留)縣西北三十五里,三峰高嵕,為縣偉觀,相傳羿射九日之所?!?/p>
三才圖會(huì) 書名。明王圻與其子王思義輯。一○六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時(shí)令、宮室、器用、身體、衣服、人事、儀制、珍寶、文史、鳥獸、草木十四門,每一事物,寫其圖像,加以說明,采摭浩博,間有神話傳說資料。
三天子都 山名。《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南海之內(nèi)……有山名三天子都?!薄逗?nèi)東經(jīng)》:“浙江出三天子都……廬江出三天子都……一曰天子鄣?!庇?縉云山亦有“三天子都”之號(hào)。
三五歷紀(jì) 書名。三國(guó)吳徐整著。原書已佚,清馬國(guó)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及清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補(bǔ)編》均有輯錄。記盤古及三皇五帝事,又雜以日月星辰等構(gòu)想。其中盤古開天辟地之說,為盤古神話最早見于載籍者,與另一著作《五運(yùn)歷年記》(已佚,無輯本)中所記盤古垂死化生萬物神話,同為研究中國(guó)古代神話之重要參考資料。
三面一臂 顓頊裔?!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顓頊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謂大荒之野。”郭璞注:“言人頭三邊各有面也。”又《呂氏春秋·求人》有“其肱、一臂三面之鄉(xiāng)”,即此。參見“一臂三面”。
三天子鄣山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一曰在海中?!惫弊ⅲ骸敖裨谛掳察h東,今謂之三王山,浙江出其邊也?!稄埵贤恋赜洝吩唬骸畺|陽永康縣南四百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黃帝曾游此?!慈熳佣家?。”按《清一統(tǒng)志》謂郭注“歙縣東”三字應(yīng)為“黟縣南”。
三教搜神大全 書名。元無名氏撰。七卷。卷首有葉德輝序,略謂:曩閱毛晉汲古閣宋元秘本書目,子部類載有元版畫像《搜神廣記》前后集二本,后得明刻繪圖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即元版《搜神廣記》之異名。惟又增入洪武以下神號(hào)及附刻神廟楹聯(lián)等,知為坊估所雜竄。然于圣宋皇元字抬寫多仍其舊,猶可推見元本真面。因重刊之,使六七百年民間風(fēng)俗相沿之故,復(fù)顯于世,云云。此書所搜諸神履貫事跡,大都雜取小說、民間口頭傳說及釋道之書,可作神話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