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老師:“人生在世,何為第一等事?”
老師回答:“好好讀書,天天向上,將來考個公務(wù)員。”
王陽明立即給了老師一記重錘:“這恐怕不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應(yīng)該是讀書學(xué)做圣賢?!?/p>
王華知道這件事后,又好氣又好笑,譏諷兒子:“你小子想得太美了,社會很現(xiàn)實,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p>
6
王陽明也許并非真的是想得太美,每個人的人生理想不一樣。讀書做官只是一輩子的吃喝,而做圣賢卻能永垂不朽,可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真的能深刻理解“不朽”的意義嗎?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我的理想”的作文。每個人都在紙上一本正經(jīng)地寫下自己恢弘的理想,可若干年后,有幾個人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
每個人過分良好的自我感覺和過度的自信這一本能,要求我們必須要自命不凡,就如同我們餓了要吃東西一樣。沒有人可以祛除本能,正如大海不會拒絕涓涓細(xì)流,泰山不會拒絕小土塊一樣,如果它們拒絕了,就不能稱為大海、稱為泰山了。
正是因為不能祛除,所以我們不必?fù)?dān)心自命不凡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惡果,如果所有人都有這種毛病,那他就不是毛病了。自命不凡不會直接讓我們走彎路,但這顆種子發(fā)芽成長后,卻是我們走彎路的一個原因?;氐酵蹶柮魃砩希@也是他后來頻繁嘗試各種學(xué)業(yè)卻不能實現(xiàn)“圣人”理想的原因。
最后我們不得不提醒一點,即使沒有良好的諸如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等后天條件,許多人也會自命不凡,因為這是人類的本能。
多年之后,王陽明對“自命不凡”的害處做了如下描述:“這個問題是人的大病根。譬如在一丈見方的土地里,種上同樣大的一棵樹,雨露的滋養(yǎng)、土壤的肥力,只夠滋養(yǎng)大樹。上面卻被大樹的葉子遮蓋,下面呢,又被這樹根盤踞,縱然想在四邊種些莊稼,也會是種什么死什么。只有砍倒這棵樹,就連一點兒須根都不要留,才能種植好莊稼。不然,任憑你辛苦耕耘,也只能滋養(yǎng)這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