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這是一個絕佳的探測火星的“窗口期”。美國人在3周內(nèi)相繼發(fā)射“水手3號”和“水手4號”兩個互為備份的火星探測器,這是一個雙保險。果然,“水手3號”因為火箭無法拋棄噴嘴整流片而失敗,“水手4號”則成功踏上了飛向火星的征途。
經(jīng)過七個半月的漫漫飛行,“水手4號”終于在次年的7月成功到達了火星,第一張近距離的火星照片被傳回地球。困擾了人類一個多世紀的火星人之謎終于被揭開:火星是一個荒涼的戈壁灘世界,布滿了隕石坑,雖然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但火星的地表幾乎就是“裸露”在嚴峻的太空中。這里沒有運河,沒有綠洲,沒有農(nóng)作物,更沒有火星人。
“水手4號”讓科學界歡呼,它是第一個成功造訪火星的人類探測器。但它卻讓全世界的科幻作家捶胸頓足,從此以后,科幻小說中的外星人沒有辦法再駕著飛碟從火星奔來,只得從遙遠的多得多的其他恒星系飛來。因為距離的數(shù)量級變化,外星人飛臨地球的技術(shù)難度也增加了不止一個數(shù)量級,科幻作家們不得不頭疼地給恒星際航行尋找科學原理,其難度和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而且在這之前,科幻作品中地球人還有一個同為“太陽系人”的同胞“火星人”,我們和火星人可以并肩戰(zhàn)斗,抵抗“外太陽系人”的入侵。之后,地球人只能孤獨地代表太陽系文明與其他星系的文明接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