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快速保持情緒的一致性也并不總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回家時情緒很糟糕,你的妻子往往要在弄清真相之前猜測一番。這樣,在你解釋情緒為什么不好之前,你的壞情緒已經(jīng)傳染給她了,有時甚至會因此導(dǎo)致一場爭吵,使不好的情緒愈加不好。
情緒的傳染源于人類模仿的天性
情緒之所以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是因為人具有相互影響的兩個特性。從生物學上來說,人天生就會從外表上模仿別人,以及通過模仿別人的外部表現(xiàn),接收他們內(nèi)心情緒狀態(tài)。如果你的朋友感覺快樂,她會微笑,你也會隨之微笑,通過“笑”這一行為,你也真正感受到了快樂。無論在哪里,酒吧或是臥室,辦公室或是大街上,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的。我們會下意識地產(chǎn)生這樣一種傾向:快速與他人的面部表情、聲音和姿態(tài)保持同步。結(jié)果,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
臉部是最能表現(xiàn)情緒的地方。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一旦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人們的面部表情就會發(fā)生變化,以及為什么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大連接實踐
最近,人們對“害怕”和“厭惡”這兩個面部表情做了深入研究,弄清了人們是如何根據(jù)從外界獲得的感覺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害怕時,我們會睜大眼睛,張開鼻孔,這有助于我們將周圍環(huán)境“看”清楚,“聞”明白,這跟狗在聽見感興趣的聲音時支棱起耳朵是類似的。同樣,當我們感到厭惡時,比如聞到難聞的氣味,我們會皺起鼻子,瞇起眼睛,以減小外界對我們的傷害。感到害怕時我們吸氣增加;感覺厭惡時,我們吸氣減少。但是,面部表情不僅僅代表個人對外部世界的體驗,它已進化為一種與他人溝通的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面部表情可能會失去最初的作用。這些變化是隨著進化而出現(xiàn)的。
最開始的時候,羽毛僅僅是為了將史前爬行動物的身體與外界隔開,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當它們卷攏起來后,就有了不同的、更為重要的作用:飛翔。
我們已具備了讀懂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因此,厭惡時我們可以通過控制面部表情而獲得好處,同時,留意他人是否因厭惡而在控制面部表情,對我們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人是很善于捕捉面部表情變化的,哪怕只是極為微小的變化。這一能力受人腦的特定區(qū)域控制。人也有可能喪失這種能力,這種情況被稱為“面容失認癥”(prosopagnosia)。讀懂別人的表情可能是實現(xiàn)情緒同步與共鳴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然后才能進入情緒傳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