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連接》第2章 你若微笑,世界將回報以微笑(5)

大連接:社會網(wǎng)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xiàn)實行為的影響 作者:(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早在1759年,經(jīng)濟學創(chuàng)始人、哲學家亞當·斯密就對“同情”一詞進行了深刻的論述。他認為,有意識思維是這樣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因此在感覺上也跟他人一樣。他說:“當我們的兄弟在接受拷問時……通過想象,自己似乎也忍受著所有同樣的痛苦。我們似乎進入了他的身體,在一定程度上同他成為一個人,因而形成了關于他的感覺的某些想法,甚至體會到一些雖然程度較輕,但并非完全不同的感受?!?/p>

但是,情緒的傳播遠非只是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或者站在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他人的感受那么簡單。實際上,存在一個非常原始的、不夠精細的情緒傳染過程,這就是本能上的同理心(instinctive empathy)。人們模仿別人的面部表情,這樣做的直接結(jié)果就是,自己的感覺也和別人差不多了。由于信號的傳輸路徑是從面部的肌肉到大腦,而不是像通常那樣從大腦到肌肉,所以人們稱之為“情感傳入”或面部反饋理論。面部表情對人的情緒有很大影響。例如,電話接線員在工作時要面帶微笑,盡管電話線另一端的人看不到他們。這一理論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微笑能治愈心傷。

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采用這種方式,人們能夠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導致情緒傳染或行為傳染的是人腦中的“鏡像神經(jīng)系統(tǒng)”。盡管我們只是看到別人在做動作,但我們的大腦也會做動作,就好像正在親身經(jīng)歷一樣。如果你見過觀看比賽的超級賽車迷,你就一定明白我們在說什么:他看到選手的失誤會痛苦不堪,并試圖將自己的開車動作傳遞給賽場上的選手??吹竭\動員在跑、跳、踢的時候,不僅我們的視覺皮層被激活了,大腦中負責控制“看到了什么”的這一部分也被激活了,而且大腦中與跑、跳、踢相對應的部分也將被激活,就好像我們自己正在做這些動作一樣。

大連接實踐

在一個關于情緒傳染的試驗中,被試要聽一些沒有文字對白卻能傳遞出情緒反應的錄音。情緒反應分兩類,一種是積極情緒,如娛樂活動或歡呼勝利;另一種是消極情緒,如害怕和厭惡。研究人員將被試放進磁共振成像(MRI)設備,檢測被試大腦的反應。被試被告知,不要對聽到的聲音做出反應。盡管看上去,被試沒有對這些聲音做出反應,但MRI結(jié)果卻顯示,這些聲音還是刺激了其大腦中控制相應面部表情的部分。如此看來,我們總是試圖站在他人的角度,思他人所思,行他人所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