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流動,所以留守
與漂泊在都市的人們遙相呼應的,是眾多守家待業(yè)的“留守者”們。因為有流動,所以有留守--流動者為城市建設貢獻著力量,而留守者也在為城市的發(fā)展默默做出犧牲。
當我們?yōu)槌鞘械摹盎ǘ洹眰冏聣殉砷L而欣慰時,還有大量的農民工子女留守在家無人照料;當我們沉浸在花前月下的幸福中時,還有很多妻子忍受分居兩地的孤獨;當我們陪伴父母闔家歡樂時,還有很多空巢老人終年與電視、寵物,甚至空氣做伴。
20年間,中國的“離居時代”已悄然來臨。留守兒童、留守女士和留守老人,三個群體為中國城市的發(fā)展加入了同一個注腳:我們正在為物質的繁榮犧牲精神上的一些撫慰,用一些人的孤獨換取了另一些人的幸福。
因為流動,所以留守,這是現代化進程中無可規(guī)避的一對矛盾。然而,留守現象本身,是中性的,它無所謂對與錯,我們應該關注的,并不在于該不該留守,而是這是怎樣一種留守?留守也可以是安樂的、安全的、安心的。問題在于我們能為留守者做些什么。
可喜的是,很多人都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比如廣州市番禹區(qū)便推出了“想媽媽”關愛留守兒童工程,建立了“想媽媽”關愛留守兒童服務網站,父母可以錄制視頻放在網站上讓孩子看,孩子也可以錄制視頻給父母看,增加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機會。除了政府部門,一些高等院校也在大學生中招募志愿者,來到鄉(xiāng)間幫扶留守者,為他們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也有不少心理專家也加入了進來,針對留守者最易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援助。
我們不能阻止社會的流動,但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溫暖因流動而來的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