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的一個早晨,小奇、小佳和小石一起走進我的“動機學導論”課堂,他們發(fā)現(xiàn)期末論文在三個月之后,也就是 12月 5日才需要交。圖 2—1大致記錄了他們動機程度,以及每個人在什么時候才會開始寫論文。他們的日常社交動機用點組成的線表示,可以看到,這條線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最強,然后越向后越弱,部分是由于缺乏社交機會以及不斷增長的罪惡感所致。小佳是三個人中最不沖動的,在 11月 29日最早動手寫論文(圖中那條平滑的、無標志的線)。小奇和小石過了一個星期才開始——已與小佳有明顯的落差了。
就拖延方程式而言,盡管小石比小佳的自信更高(高期望),競爭力更強(高價值感),但他的沖動意味著他的動機要到最后的時刻才會釋放出來(標有方塊的線)。小佳的動機曲線是逐步上升的,像是從龍頭流出來的水,而小石的曲線則像到了最后一刻才打開的從消防栓里噴出來的水一樣。盡管小石和“懶蟲”小奇(標有三角的線)開始寫的時間是一樣的,但小石在最后一刻迸發(fā)出來的動機卻能讓他比最勤奮的學生表現(xiàn)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