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除自我否定的負能量
就自我形象而言,你可以做出同樣的抉擇。譬如在智力方面,你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來表明你是聰明的。事實上,你越使自己愉快,你也就越聰明。如果你在代數、拼寫或寫作等方面比較差,這只不過是你到目前為止選擇的自然結果。倘若你能在這些學科上多花些時間,你肯定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水平。你如果認為自己不太聰明,請記住第一章關于智力的有關論述。你之所以低估自己是因為你在沿用人們對智力的通常概念,并根據學習成績單的標準把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
你或許會驚奇地得知,你可以通過選擇使自己要多聰明就有多聰明。其實,一個人能力的大小完全取決于時間的長短,而絕沒有什么天生的能力。美國學生成績測驗的平均分數可在一定程度上證明這一看法。這些分數表明,某一年級(如四年級)優(yōu)等生所取得的高分數,后一年級(如五年級)大多數學生也都可以取得。其他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大多數學生最后都掌握了所學科目,但一些學生要比另外一些學生掌握得更快。然而,人們往往將“學習差”“智力遲鈍”等帽子扣在掌握某一科目較為緩慢的學生頭上。約翰·卡羅爾在其題為《學校學習的模式》一文中談到這一問題,他寫道:
“智能就是一個人掌握知識或技能所需的必要時間。這一定義的含義是,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所有學生都可以掌握所學科目?!?/p>
是的,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努力,你可以掌握任何學科或技能--如果你選擇這樣做。但由于各種充分的理由,你不必做出這一選擇--為什么非要把精力耗在解決某些深奧晦澀的問題或學些你并不感興趣的東西呢?精神愉快、真正生活和人類之愛這些目標是更為重要的。問題在于,智力并不是通過賜予而得到的。你想要自己有多聰明,你就會有多聰明。不喜歡自己所做的這一選擇,便是自我輕蔑,只會在你生活中導致不良后果。
上面的道理適用于你頭腦中關于自己的所有形象。你的選擇決定你的社會性活動能力。如果你不喜歡你的某一社會性行為,你可以致力于改變這一行為,但絕不應將它與你的自我價值混同起來。同樣的道理,你在藝術、技能、體育、音樂等方面的能力主要是你所做的選擇之結果,也不應將它與你的自我價值混同起來?,F在,你可以試試根據你認為合適的標準來接受自己。改正那些不合適的標準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而且你也沒有理由僅僅因為存在不足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自我嫌惡有著多種形式,你也可能陷入某種自我貶低行為之中。下面列舉了一些經常出現的典型的自我否定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