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赤裸相見吧
在2011年3月召開的西南偏南(SouthBySouthwest)大會上,杰夫·賈維斯在其名為“赤裸相見吧:公共性的好處vs隱私”的演講中指出,社交媒體革命正在讓我們回到工業(yè)化以前的“口頭文化”時代——所有人將分享越來越多關于真實自我的信息。在賈維斯看來,這種“公共性”將打造一個更為寬容的社會,因為每個人的每件事都將被知曉,故而像同性戀這樣的傳統(tǒng)社會禁忌將被摧毀。賈維斯認為,通過在社交媒體時代公開表示自己的性取向,同性戀者擺出“太糟了,我和你們一樣出名”的姿態(tài)。
因此,在他演講之前發(fā)布的一篇博客日志上,賈維斯寫道:“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你自己”。他認為,“我們的聲望取決于與全球網(wǎng)民分享自我身份中越來越多的特征”。賈維斯引用了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lián)網(wǎng)與社會研究中心哲學家大衛(wèi)·溫柏格(DavidWeinberger)的一句話:“透明化行為必須是一項寬恕行為?!?/p>
杰夫·賈維斯還援引了德國社會思想家尤爾根·哈貝馬斯(JurgenHabermas)的社群主義理論,指出社交媒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打造十八世紀咖啡屋之“公共領域”的機會。但是,哈貝馬斯的理論太過晦澀,而十九世紀的美國作家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Hawthorne)更能幫助我們了解工業(yè)化以前生活中的“公共領域”;他關于新英格蘭清教徒生活的《紅字》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極度拘謹?shù)男℃?zhèn)社會,而希望做真實自我的個人在這個不寬容集體的睽睽下難有隱私。
我們不需要回到十七世紀的波士頓去把《紅字》挖出來。今天,這本書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已隨處可見,比如在Topix這樣的社交論壇上,行私刑的暴民已經(jīng)公開將那些尚未被證實有任何罪行的個人描述成惡魔。《紐約時報》指出:美國農村對社交媒體的使用通常以“流言蜚語的中心,在關系締固、思想老舊以及匿名尚屬新概念的社區(qū)里掀起廣泛的憤恨”為特點。例如,在密蘇里州MountainGrove這個小鎮(zhèn)里,一位養(yǎng)育著兩個孩子的母親在Topix論壇上被稱為“怪物”和“有艾滋病的吸毒婊子”。美國農村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問題由來已久?!霸谝粋€小城鎮(zhèn),”一位來自MountainGrove的網(wǎng)上流言受害者解釋道,“謠言永遠不會滅去?!?/p>
又如《時代》雜志所述的“社交媒體世紀大審判”——位于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對一位被指控謀殺其兩歲女兒凱莉(Caylee)的年輕母親凱西·安東尼(CaseyAnthony)進行的審判。《時代》稱這個案件“極度缺乏說服力”,但這并不能阻止網(wǎng)絡暴民們將社交媒體轉變成“大量舔著嘴唇的嗜血者的舞臺”,并充斥著這樣的Facebook評論:“如果陪審團無罪開釋她,我就要向他們呸呸呸……她是有罪的!有罪的!有罪的!將凱西繩之以法!”
悲劇的是,這個集體宿舍的理想以及賈維斯的“赤裸”建議遠遠超出了“數(shù)字網(wǎng)絡生活”這個愚蠢比喻的范疇。在Web3.0的世界里,透明化不一定能給誠實之人帶來回報。實際情況是,社交媒體的開放式架構經(jīng)常會鼓勵那些完全不誠實的人去破壞無辜人士的名譽。在我們的超知名度時代,一個攝像頭和一個Skype賬號就足以完全毀掉一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