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糖果很多,各種喜糖,朋友出國送的,出去旅游買的,我們把這一大堆糖果都放在衣柜的最高的格子里,每天兒子幼兒園回來,都會要求吃糖,然后每次都是商量好,只能吃一顆,而且最好還得是吃完飯以后吃,免得影響胃口了等等。每次去超市,看到賣糖果的地方,我們都要繞著走,有時兒子實在堅持,繞不過去了,也只能去跟前看一看,說好了不買。雖然總會哭鬧一番,但總有辦法解決。至于巧克力,就更別提了。因為兒子特別愛流鼻血,所以對于吃巧克力,我們都很緊張,似乎一提到吃巧克力,就如臨大敵一般,所以更是十天半月難得吃上一塊。兒子的不滿足,也就可想而知了,每天都吃不夠,每天都要吃,但無奈啊,誰叫他遇上我這個強勢的媽媽,難受就難受吧,媽媽都是為你好啊,而且,我覺得我這個管得天經地義??!
“然后,突然,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就發(fā)現兒子開始啃指甲了,越來越厲害,越來越觸目驚心,越來越讓我崩潰……于是,兩個月前,我只能來找您求助了?!?/p>
其實,對待吃糖的問題,應該怎么辦,答案很簡單:接納孩子的天性,滿足孩子的天性。
實在有特殊情況(很少很少)覺得有必要實施限制,也請在限制時注意方法和技巧,要盡量少地讓孩子感覺到自身(天性)被限制。至于如何以孩子感覺沒有限制的方式實施限制,就是家庭教育的智慧了。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一再要跟大家強調的是:面對生命所有的天性,都必須依循上述原則予以全然接納。而絕不能說是這個天性可以接納,那個不可以。否則,就很容易出現類似丁丁這樣的狀況。
切記上述這一點,這是生命教育、心靈教育、人性教育的真正的關鍵。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丁丁媽媽早就知道這個答案,只是一直半信半疑,但是那天從我這里離開后,她和先生深聊了一個晚上,達成了一致:在對兒子吃糖、吃巧克力這件事情上,完全放開,決定相信孩子。
于是第二天,丁丁爸爸把所有的糖果都放到了衣柜的最下面——兒子觸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對兒子說:“從今天起,這些糖果都是你的了,你想什么時候吃,吃多少,隨便!”兒子不相信地說:“我可以吃很多嗎?”丁丁爸爸說是的。于是丁丁每天幼兒園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奔向臥室拿糖吃。第一天晚上,丁丁一下子吃了五六塊,各種口味的糖,想吃哪個拿哪個,一副滿足幸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