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外傳奇》破冰之舉,拯救藍嬰(21)

心外傳奇 作者:李清晨


1930年10月3日,二十七歲的吉本分管一位五十三歲的女病人,該患者施行膽囊切除術后十五天,因血栓形成而發(fā)生了致命的肺栓塞。病人的病情迅速惡化,出現(xiàn)了極度缺氧。“切開肺動脈,取出血栓”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幾乎就是挑釁死神。這一以德國外科醫(yī)生特倫德倫堡(Trendelenburg)名字命名的手術,在20世紀30年代歐洲的紀錄是140例病人中僅有9例存活,而在美國則干脆沒有存活的報道,預后十分兇險。因此邱吉爾教授決定,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能冒險手術。邱吉爾教授叮囑吉本在手術室里對此患者嚴加監(jiān)護, 每十五分鐘記錄一次血壓、脈搏、呼吸及體溫, 并同時做好術前準備。從當天下午三點開始,吉本一直在患者床邊嚴密看護,整整守候了一夜。翌晨八時, 患者突發(fā)神志昏迷伴呼吸心跳停止。手術立刻開始,邱吉爾教授以令人驚嘆的高速度:六分半鐘速度,從患者的肺動脈內(nèi)取出眾多血塊并縫合血管完成了手術。但遺憾的是,縱有良醫(yī)的妙手施救,這位患者卻始終未能蘇醒。

吉本后來回憶道:“……患者為求生而掙扎的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但我無能為力。當我注意到她的血管逐步膨脹,血液顏色也愈來愈黑時,很自然地想到,這時若能將這些血液用任何方法持續(xù)抽出,去除二氧化碳,加入氧氣,再注回血管內(nèi),同時可以使醫(yī)生在阻斷回心血流的情況下,安全地切開肺靜脈取出血栓,就可能挽救她的生命……我們應該繞過血栓,在病人體外做一部分心和肺的工作。”

每一個醫(yī)生在其執(zhí)業(yè)生涯當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病患的死亡,最初幾例病人的離世往往會令該醫(yī)生終身難忘。這首先是一種惡性刺激,會對他的從業(yè)產(chǎn)生重要影響,有的人會因受不了這種刺激而脫下白服離開這個行業(yè),有的人則在反復的刺激中漸漸因習慣耐受而麻木。

當時,病人死于特倫德倫堡手術,通??赡懿粫煌饪漆t(yī)生認為是意外。顯然,吉本還沒到麻木的時候,該病人的死對他的刺激是如此強烈,馬薩諸塞州的不眠之夜,對吉本的前途甚至整個心臟外科的發(fā)展前景均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吉本把最為寶貴的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體外循環(huán)事業(yè)。

1934年,吉本成了馬薩諸塞州總醫(yī)院的住院醫(yī)師,獲得了研制人工心肺機的準許。但當時邱吉爾教授認為這位前程似錦的弟子已經(jīng)走火入魔了,批準這一請求的同時也深感惋惜。這個開局即不被人看好的研究,未來發(fā)展的難度也可想而知了。就整個心臟外科發(fā)展史而言,吉本在其中的成就無疑是里程碑式的。然而就他個人來說,這段漫長的日子由于太多失敗和冷遇,顯然又是充滿悲壯甚至有些灰暗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