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萊森英語簡史》師出同門的古典語言(2)

布萊森英語簡史 作者:(美)比爾·布萊森


流傳下來的印歐語系中的各種語言,在很多與原始親緣關(guān)系有關(guān)的詞匯上都有相似之處,比如爸爸媽媽;眼睛、腳、心臟和耳朵等身體器官名稱;山羊和牛等動物名稱;雪、雷和火等自然環(huán)境名稱。從這些詞匯中,我們可以推斷出這些人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他們對于雪和寒冷的表述完全一樣,這就說明當時的氣候顯然不是熱帶氣候,同時對海的表達也并沒有共同的詞匯。那些到達海邊的部落對海的不同叫法,說明了他們也許都是從內(nèi)陸遷徙而來的。

在這些語言中,共有的詞匯有 oak(橡樹)、beech(山毛櫸)、birch(樺樹)、 willow(柳樹)、bear(熊)、wolf(狼)、deer(鹿)、rabbit(兔子)、sheep(綿羊)、 goat(山羊)、pig(豬)和 dog(狗),但他們并沒有一個相似的詞來稱呼馬(horse)或者窗戶(window)。通過相應(yīng)的動植物研究,語言學(xué)家們認為這些語言起源于以下幾個地區(qū):俄羅斯大草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歐、多瑙河谷和小亞細亞。實際上,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這些使用印歐語的部落在公元前 3500年至前 2500年開始向歐洲大陸和亞洲擴展。這種遷移的規(guī)??赡懿⒉淮螅皇茄驖u近,以尋找新的牧場和獵物。在之后的 1 000年中,他們散布到世界各地,甚至中國。 20世紀初,探險家們在古絲綢之路上,即現(xiàn)在中國的新疆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一卷以兩種相似卻不為人知的語言寫成的佛經(jīng),這不禁令人稱奇。他們把這種語言稱為吐火羅語(Tocharian),顯然也屬于印歐語系,從這兩種語言中 3(tre和 trai)的表達可以看出其相關(guān)性。

幾個世紀之后,原始印歐語分裂成為幾種不同的語言:凱爾特語、日耳曼語、希臘語、印度伊朗語、斯拉夫語、色雷斯—伊利里亞語等。這些語言又再細分成各種新語言,比如瑞典語、法羅語(Faeroese)、波斯語、亞美尼亞語、印地語和葡萄牙語等。一個說蓋爾語的蘇格蘭高地人和一個說僧伽羅語的斯里蘭卡人所使用的語言有著相同的起源,想到這一點豈不激動?希臘人和羅馬人如果得知他們的語言其實都源自同一個原始人一定會目瞪口呆。僅在歐洲就存在數(shù)百種語言,而最近才有的兩種語言——阿爾巴尼亞語和亞美尼亞語,也被認定屬于印歐語系。

在所有印歐語系的語言中,立陶宛語是衍變最小的,據(jù)說立陶宛人甚至能理解梵語中的某些簡單詞匯。與其他同屬印歐語系中的語言相比,立陶宛語保留了原始印歐語中最多的曲折變化。

英語屬于日耳曼語族,后者逐漸分裂為三大語支:北日耳曼語,包括斯堪的納維亞語;西日耳曼語,以英語、德語和荷蘭語為主,包括弗里斯蘭語(Frisian)、佛蘭芒語(Flemish)及其他相關(guān)方言;東日耳曼語,包括勃艮第語、哥特語和汪達爾語(Vandalic),但這三種語言最后都無一幸存。其他歐洲語言也相繼消失,其中就有康沃爾語(Cornish)、馬恩(Manx)、高盧語(Gaulish)、呂底亞語(Lydian)、奧斯坎語(Oscan)、翁布里亞語(Umbrian)和曾經(jīng)在歐洲占主要地位的兩種語言:凱爾特語和拉丁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