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手不放縱,讓孩子學會獨立
我們教育小孩子應折其中,一方面予以充分的機會以發(fā)展自動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圍內使他們不得隨意亂動,以免侵犯他人的權利。教育如能折其中施去,小孩子未有不受其惠的。
——陳鶴琴
有媒體報道,一個20歲的大學生在與父親走散后竟然連回家的路都不認識,乍一聽這事好像是天方夜譚,但遺憾的是,這就是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事實。
所以,放手讓孩子獨立是父母必須做的事情。
叢珊3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就讓她自己洗襪子、洗手絹、疊衣服,叢珊也很聽話,都按媽媽說的做了。但她畢竟是一個只有3歲大的孩子,有些事情根本做不好,不過只要孩子愿意接受鍛煉就可以了。每當和朋友、同事聚會,叢珊的媽媽就會很自豪地說:“她洗過的襪子、手絹我還得再洗,疊過的衣服我還得再疊……可是她卻做得津津有味。從小就得讓她獨立,這樣長大之后,要做的事情多了,她也不會覺得做這些事是一種負擔?!?/p>
叢珊媽媽的想法確實很對,只有有獨立的行為,才會有獨立的想法。只有從小就開始讓孩子適應這種獨立的狀態(tài),孩子才會更好地學會自己一個人去掌控生活。父母要在不同時期給孩子安排不同的任務,這樣階段性地進行,就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不能急于求成,孩子畢竟還只是孩子,只有慢慢來,掌握好其中的規(guī)律,講究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說放手讓孩子獨立,但是家長還要在適當?shù)臅r候幫助孩子獨立。比如:孩子一開始學習、吃飯、洗手等,都是當“玩”來對待的,家長應正確把握孩子的這種游戲心理,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玩樂活動中提高獨立能力。同時家長還要通過具體、細致的啟發(fā)和直觀形象的示范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玩具怎么擺放更整齊,與同伴發(fā)生糾紛時該怎么解決矛盾等。當孩子犯錯誤時,一定要寬容對待,正面引導,以免打擊孩子嘗試獨立的積極性;當孩子表現(xiàn)出想要獨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點進步時,要及時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進一步努力。
暑假快結束了,10歲男孩張明要從鄭州回北京。姥爺想鍛煉外孫子的社會經驗和自理能力,就讓外孫子自己到車站買票。孩子在售票臺前說不清楚票的時間、地點、車次,就用求助的眼神望著姥爺,姥爺教他說一句,他就給售票員重復一句,很勇敢。在姥爺?shù)膸椭?,張明克服膽怯心理,完成了買票任務,然后這個男孩子自己坐車回北京。他牢記家長的囑咐:中途不下車,到了北京站等媽媽到站臺接站。最終安全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