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來”的晚餐
夜幕降臨,一群人身穿舊衣服和笨重的老式靴子,騎上自行車駛向本地超市。他們很小心,避免引起保安的注意。他們打開移動式垃圾箱,從中拿出被扔掉的包裝完好的萵苣、西紅柿和芹菜。他們將這些蔬菜放入自己的自行車筐,然后趕往下一個超市,看看還能撿到什么可以吃的東西。他們的行為叫作“不消費主義運動”,一部11分鐘的紀錄片《垃圾的胃口》(Bin Appetit)記錄了他們的活動情況,并將他們的行為稱為垃圾哄搶、垃圾搜尋、垃圾覓食。不消費主義(Freegans)是免費(free)和素食(vegan)構(gòu)成的一個合成詞,不過并非所有成員都不吃肉。他們試圖通過食用他人扔掉的食物,促進世界資源的最低消耗。一位不消費主義者寫道:“我們浪費,他人就會匱乏。有人可能斥責我們是乞丐,其實他們對我們的免費生活方式存在某種嫉妒因素。如果人們將質(zhì)量不錯的東西扔掉,我們再將它們從垃圾堆中撿回來,屬于回收利用。資源的回收利用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做的事情,這樣更有利于世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p>
不消費主義運動在很多國家都存在,包括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一份報告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受過教育的年輕城市居民對這個邊緣性組織產(chǎn)生了興趣。不消費主義運動始于20世紀60年代,目的是抗議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浪費現(xiàn)象。近來,該運動又提出“食物解放”理念,反對超市以超過銷售期限為由扔掉食品。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指出,在從農(nóng)場、商店、消費者到垃圾堆的循環(huán)過程中,一半以上的食品被丟失、浪費或扔掉。英國政府估計,食品浪費每年高達170億英鎊,其中三分之二屬于家庭浪費。以新鮮西紅柿為例,數(shù)據(jù)顯示,英國家庭每年扔進垃圾箱的西紅柿約為6.13萬噸。如果將種植這些西紅柿耗費的能源用來種植小麥,足可以解決1.05億人的饑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