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7)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遠


1357年,二條良基編纂了第一部敕選連歌集《菟玖波集》,收集自古以來四百六十多人及其他佚名作者的各種形式的連歌兩千多首,該集第一次將和歌與連歌明確區(qū)分開來,確立了連歌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在日本文學中的獨特位置。同時,《菟玖波集》還十分重視連歌風格多樣性的包容,除那些反映貴族趣味的“幽玄”風格的作品外,還收錄了一些由中下層歌人吟詠的通俗的所謂“地下連歌”,將狂放的“狂歌”、滑稽的“俳諧”納入連歌的部類中。二條良基最早使用“俳諧”這個概念,為后來俳諧獨立于連歌打下了基礎。此后,正徹(1381-1459)、心敬(1406-1475)、宗祇(1421-1504)等,都從不同角度豐富了連歌理論。連歌論仍以和歌論中的“幽玄”為最高審美理想,也強調(diào)以“心”為第一,從連歌唱和的角度,論述“心”“詞”“姿”的關系、“花”與“實”的關系等。但“連歌論”比起“和歌論”來,更注重連歌的相互唱和在社交活動的作用與價值,因而更強調(diào)題材、語言修辭技巧、特別是接續(xù)唱和時的心境、心情,并把這一點作為修心養(yǎng)性的途徑與方式,并與佛教的心的修行相聯(lián)通。

隨著連歌的衰落和17世紀后“俳諧”這一新的短小詩體從連歌中脫胎而出,“俳諧論”又在連歌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如果說連歌論注重的是在歌會等公開場合人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是一種藝術性的社交論,那么俳諧論則強調(diào)俳諧對個人的心身修煉作用,“俳圣”松尾芭蕉及其弟子向井去來、服部土芳等人,在一系列文章和著作中,將俳諧視同“風雅”,即把此前滑稽俚俗的俳諧,提升為修心養(yǎng)性的“風雅”之道,進而將此前和歌論與連歌論中的“心”與“詞”、“花”與“實”、“雅”與“俗”等二元論加以調(diào)和與統(tǒng)合,提出了以“風雅之誠”、“風雅之寂”的概念,而其中的核心概念便是“寂”?!凹拧痹谕鈱踊蛲庥^上,表現(xiàn)為聽覺上的“動靜不二”的“寂聲”,視覺上以古舊、磨損、簡素、黯淡為外部特征的“寂色”。在內(nèi)涵上,“寂”當中包含了“虛與實”、“雅與俗”、“老與少”、“不易與流行”四對子范疇,構成了“寂心”的核心內(nèi)容,所表示的是俳人的心靈悟道、精神境界與審美心胸?!凹拧北憩F(xiàn)于具體俳諧作品上,則是“寂姿”,是以線狀連接、余情余韻為特征的“枝折”;“枝折”將這上述四對范疇分別呈現(xiàn)、釋放出來,從而使俳諧呈現(xiàn)出搖曳、飄逸、瀟灑、詼諧的“枝折”之美??傊瑥耐庠诘摹凹怕暋?、“寂色”,到內(nèi)在的“寂心”,再到外在的“寂姿”,構成了一個入乎其內(nèi)、超乎其外、由內(nèi)及外的審美運動的完整過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