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綜上,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初期的近半個世紀的日本近代文論史,以文學思潮、文學運動為依托和動力,以“主義”為標榜,以啟蒙功利主義為開端、經(jīng)歷了寫實主義、浪漫主義的相生相克、發(fā)展到總括性的自然主義文學主潮,又由反抗自然主義而衍生了余裕派文論,由順應自然主義而衍生出了私小說論與心境小說論,顯示了較為清晰的發(fā)展演化的邏輯。
日本近代文論的“近代性”的確立,是與日本所謂“脫亞入歐”的近代化軌道相聯(lián)系的。在這個軌道上,日本近代文論以中國古代文化源頭、為依托的日本古代文論,轉(zhuǎn)變?yōu)橐詺W洲(西洋)文化文論為依托,我們可以權且稱之為“脫漢入歐”?!懊摑h入歐”的日本近代文論,基本上由留學西洋或?qū)W習西洋語言的新派學者、文學家、評論家們建構起來的。他們一般都以西方某人、某派的思想與理論為依據(jù),以西方作家作品成為榜樣和標準,展開理論與批評。在批判地繼承東方傳統(tǒng)文論的基礎上,建立了人本主義、個性主義、國家主義、科學主義、審美主義的近代文學觀。同時,由于日本近代許多文論家通常是漢學、西學、國學(和學)三者皆備,其東西方文化修養(yǎng)與世界視野顯然為同時代的西方文論家所不及,這就使得許多文論家在進行理論思考與理論概括的時候,有了傳統(tǒng)與近代的對照意識、東方與西方的比較意識,并有條件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
理論的創(chuàng)新,首先要求詞語概念的更新。新名詞、新術語、新范疇的創(chuàng)制與使用,日本古代文論議論的對象主要是和歌、連歌、俳諧、能樂、物語這五大文學樣式及來自中國的漢詩漢文,而日本近代文論所討論的對象,則主要是來自西方的新文學樣式、新文體,包括新體詩、新小說、新劇等。在談到傳統(tǒng)的和歌俳句等文學樣式的時候,也是討論如何實現(xiàn)舊樣式的革新。相比之下,日本古代文論討論的話題,是文學家的心性修養(yǎng)、創(chuàng)作態(tài)度、審美規(guī)范與審美理想,關鍵詞是“心”、“詞”、“誠”、“姿”和“幽玄”、“物哀”、“寂”等,而近代文論所討論的話題,則主要是文學與哲學思想、文學與社會、文學與道德、文學與現(xiàn)實、文學與自我、文學與自然、文學與科學、文學與各種思潮流派、文學與審美的等等問題。為此,引進并翻譯西方概念,更新文論用詞,對文論的語境、對象、話題等方面的概念范疇進行全面更新,實現(xiàn)了近代性轉(zhuǎn)換,是新的文學時代的必然要求。在這方面,日本文論家在東亞各國文學中捷足先登,他們將西方的文學理論的一系列、一整套術語概念,逐一翻譯成了形神兼?zhèn)涞臐h語詞組,如哲學、科學、審美學、美學,主義、主觀、客觀、理想、現(xiàn)實、社會、時代精神、國民性、文壇、創(chuàng)作、雜志、文學界、文學家、文學史、文學改良、文學革命、翻譯文學、寫實、寫實主義(寫實派)、浪漫(羅曼)、浪漫主義(浪漫派)、自然主義(自然派)、演劇、歷史劇、文明批評、社會批評、政治小說、社會小說、傾向小說,如此等等。這些概念術語都是日本近代文論中的關鍵詞,并且也陸續(xù)傳到了中國、朝鮮半島,并對東亞近代文論話語的轉(zhuǎn)換、形成與展開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